重慶力帆的退出風波雖有投資人個體因素,其背后卻是中小俱樂部的生存困境的真實寫照。如果俱樂部能夠通過市場開發、聯賽運營維持生計,堅持了15年的尹明善也不會激流勇退。在重啟中國足球改革之際,管理者們應該將力帆退出作為一個樣本,思考如何加強中小俱樂部的造血功能。
2010年降入中甲后,力帆俱樂部每年的投入維持在3000萬左右。2014賽季,力帆花費7000萬元沖入中超,而此時的中超門檻在少數豪門金元的刺激下已經抬高到2億元才能保級的地步。帶領球隊沖入中超的原力帆主教練王寶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在中國投資職業足球的成本越來越高,不僅僅是中超俱樂部,就是中甲俱樂部的運營成本也在飆升,中小俱樂部正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據《中超聯賽商業價值報告》的數據,中超球員的薪資自2011年后連續4年的漲幅都在20%以上,2014年7家球隊的球員薪資總額超過1億元,其中3家具樂部的薪資超過2億,球員薪資成為俱樂部最大的開銷。
“國內俱樂部成本的提高主要是恒大的巨額投入抬高了國內球員的身價。球員也要養家糊口,我從不反對球員掙錢,但現在完全是自由買賣,球員身價和實力嚴重不對等,我們應該根據國情來制定轉會制度?!蓖鯇毶秸f。
中超聯賽2014賽季的上座率達到場均18571人,上座率名列亞洲第1,世界第10。盡管擁有如此火爆的球市,但多數俱樂部仍然嚴重虧損。“現在的主要問題是電視轉播不賺錢”王寶山說,“我當年在云南紅塔執教的時候,找昆明電視臺轉播,對方給予一定的費用。但贊助商要求要上星,找省級衛視合作,對方不但不給錢還要收錢。英超等5大聯賽,電視轉播占到俱樂部收入的50%以上,中超的電視轉播分紅很少,中甲完全沒有電視轉播。” 據《中超聯賽商業價值報告》的統計,2014中超賽事版權的收入僅由去年的3600萬元漲至今年的3866萬元。
王寶山認為,目前的俱樂部的投資是不可持續的,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光靠一腔熱情誰愿意干?許多投資人一開始都說要打造百年老店,力帆堅持了15年已經算是比較久了,這一輪地產足球引發了很多反思,經濟形勢一旦下滑,企業馬上就會將足球作為負資產馬上剝離。
除了聯賽運行體制的問題外,本身的商業開發不足也是導致俱樂部生存困境的主因。原力帆俱樂部一位人士認為,俱樂部在整體商業開發上缺乏遠見和魄力,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今天艱難的一個客觀因素。
除此之外,球迷的忠誠度也日益下降,盡管2014賽季力帆推出了感恩回報的主題。
“球隊離我們太遠了!”重慶永川區球迷協會會長田靜認為,職業俱樂部必須將球迷作為最寶貴的財富,讓俱樂部走進學校、社區,推廣自己的球星,從而進行商業開發,“但包括力帆在內的很多國內俱樂部就知道打比賽,跟當地沒有融合,只能說俱樂部的管理能力和職業足球經理人欠缺?!?/p>
足球要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職業聯賽體系,中小俱樂部之困不解決還會有更多的力帆出現。在中國足球迎來發展春天之時,力帆的“非典型死亡”應引起反思,相關部門應該加強頂層設計,加快體育產業發展、國內聯賽改革。足球應是成為地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企業的私產和利益博弈的工具。
(新華社記者周凱 蔡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