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0日電(胡雪蓉)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女足隊員待遇普遍偏低。中國足協女子部主任陸煜表示,近幾年通過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協的推動,女足運動社會化進程加快,隊員的待遇也有了明顯提高。
陸煜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女足隊員待遇低主要是因為女足隊伍大多屬于體系內,即是體育局管理的隊伍。“由體育局管理,那么球隊的經費就來自于財政,財政支出是有標準的。你是哪級運動員,就會享受哪級待遇,所以女足隊員的待遇不會像男足那樣是達到市場化的標準。”
“我們的女足隊員經常被曝出一個月薪水只有3000-5000元,其實在體系內的標準就是這樣,再加上訓練補助可能略高些,但是相對于女足隊員的辛苦付出,我覺得還是不高。”陸煜說,“有時媒體報道說有的隊員只有幾百元工資,這是因為她沒有正式編制,不是正式球員,可能這樣的隊員也跟著隊伍訓練,但沒有轉正只能拿到訓練補助。”
近幾年,通過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協的積極推動,女足運動的社會化進程明顯加快。多支由各地體育局、足協管理的球隊與企業展開合作,共同推動女足發展。陸煜介紹稱,“這幾年,全國15支成年女足隊伍,將近一半以上都和一些企業在合作,比如上海、江蘇、大連隊,尤其是純民營的長春大眾卓越女足俱樂部,這已經是一個社會化表現了。”陸煜說,“現在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國家隊隊員以及各俱樂部主力球員,大部分待遇能達到30-40萬。今年世界杯成績不錯,個別隊員能拿到50萬,我們希望這樣的收入比例在各個隊伍中要多起來。”
面對中國女足人才匱乏的現狀,陸煜表示提高女足待遇勢在必行。“只要社會化力度大起來,隊員的收入都能達到幾十萬的話,相信一些年齡稍微偏大的隊員會繼續選擇踢幾年,這樣也不會出現中國女足在世界杯上平均年齡僅有23.5歲。在世界女足范圍內,球員最好的年齡狀態是26-27歲,像美國、加拿大、日本很多隊員30歲還在踢,她們的經驗是逐漸積累下來的,而我們的隊員23、24歲就退役了,就是因為待遇保障不了,沒有吸引力,所以就早早選擇退役,這也是女足國家隊水平受制約的原因之一。如果我們的隊員26、27歲還在踢球,我相信她們的經驗會幫助球隊在成績上有一個很大的提高。”陸煜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