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還選擇昆明海埂基地冬訓的球隊,已經不是國內職業足球俱樂部的主流——稍微富裕些的中超和中甲球隊,現在都會首選海外拉練,一來環境新鮮,球員心情舒暢,二來與當地球隊的熱身賽,往往比與國內球隊交手更有鍛煉價值。而條件略差的邊緣球隊,才會駐守基地熬過冬訓。不過,這周還在海埂基地等著過年放假的延邊長白山隊,從主教練樸泰夏到隊員,一個個都心情舒暢——昨天晚上,俱樂部官方宣布,與此前為上海申鑫效力3年的巴西外援查爾頓簽了約,據記者了解,查爾頓屬“物美價廉”型。
好心情在延邊足球界已經發酵了一周時間。1月31日晚,中國足協公布了2015年中甲聯賽參賽俱樂部名單,剛剛收購了廣東日之泉,并要為古城西安扛起職業足球大旗的陜西五洲俱樂部,因未能順利解決原俱樂部的欠薪問題,被新賽季中甲聯賽拒之于門外——上賽季中甲聯賽排名第15位降級中乙的成都天誠,本來是遞補到中甲聯賽的第一選擇,但成都天誠同樣存在欠薪問題,沒有按時向中國足協提交“全體球員和教練親手簽名的不欠薪確認表”,因此,上賽季中甲第16名延邊隊“天上掉餡餅”,新賽季得以繼續征戰中甲。
延邊球迷的歡樂,襯托出陜西球迷的辛酸。陜西球迷對足球的追求,造就了西安金牌球市,但無論陜西國力還是陜西浐灞,均因“投資商動機不純”,脫離了職業足球發展之軌道,幾年之內先后淪為不堪回首的往事。為重振中原足球的雄風,陜西衛視、西安中超體育和五洲集團聯合收購瀕臨破產的中甲球隊廣東日之泉,但這筆價值3500萬元的收購,在短短40天之后就面臨“滅頂之災”——失去中甲資格后,投資商是否愿意把乙級聯賽(業余聯賽)作為起點不得而知,球員人心浮動紛紛尋求“出路”,俱樂部的發展前景難言光明。
“這可以看成體育產業投資領域內一個典型的投資遭遇風險的案例,足球是我國目前職業化程度最高、市場最大的體育表演項目,同時也是投資者最多、投資風險最大的項目。”首都體育學院院長、《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主編鐘秉樞告訴記者,“通常來說,體育產業內的投資分4種,一種就是體育表演業的投資,包括投資賽事,投資職業運動隊,第二種是健身休閑業的投資,第三是體育用品業的投資,第四是體育中介和體育培訓類的投資,這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體育培訓類的投資,比如說青少年運動項目的培訓和針對老年人的體育服務,這種投資風險不會很大,風險真正大的就是賽事表演業的投資,因為電視轉播權的收益不能計算在內,所以體育表演業盈利很難”。
占據體育產業核心地位的職業體育聯賽,以及由此所衍生的體育經濟內容,共同構成體育產業發展的沃土——陜西五洲足球俱樂部的坎坷遭遇,正說明體育產業投資的巨大風險。
事實上,陜西五洲3500萬元的收購投資在職業足球領域只是“小兒科”,即便中甲層面,今年投資過億的俱樂部也不在少數,而半年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宣布用12億元購買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50%股權,亦是出于商人對體育產業前景的積極判斷,只不過在國內體育產業領域尚缺真正成功的榜樣,職業足球領域的“百年俱樂部”,還只是一種理想模式。
“自從去年下半年國務院46號文件頒布以后,很多有實力的企業對體育產業都表達出濃厚興趣,畢竟有5萬億規模的市場擺在那里,大家都在討論體育產業如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投資的風險也確實存在,比如前些年很知名的一家排球俱樂部,現在投資商達到目的后就不再投錢了,一線球員自尋出路,二三線球員還得回歸專業體制,這也是一種體育產業投資帶來的風險。”北京體育大學奧林匹克與體育社會學研究室教授王芳說,“在職業體育范疇中,我們還缺少俱樂部之間的聯盟團體,以及球員工會這樣的運動員團體,這種自律團體的成立,應該有助于體育產業的投資者們降低風險。”
2015年伊始,中國體育界手筆最大的兩個投資項目均由萬達集團完成——一是斥資4500萬歐元收購西班牙馬德里競技俱樂部20%股權,二是斥資10億歐元收購瑞士盈方體育傳媒集團,前者尚可理解為投資者“足球迷”心理,肯為中國青少年球員在歐洲謀求落腳點,而后者則可視為中國體育產業大布局背景下的重要一步。
“體育產業方向的投資,通常不會是短期行為,都需要時間來證明投資的價值。”鐘秉樞說,“開放商業賽事審批,放寬賽事轉播收費,建立職業體育聯盟,都是體育產業向前發展的保障措施,現在政府層面已經明確改革方向了,接下來要有相應的法規、政策和制度,來保證體育產業領域內健康的投資。”
本報北京2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