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三問”
是偉大夢想
“我做了十余年的體育管理工作,在和曾經的國力隊、浐灞隊業務往來中多有交流。我們為中國足球歷史性打進韓日世界杯興奮不已,也為國家隊在國際大賽中的屢次失利而糾結,對國力的落寞和浐灞的南遷感到無奈,對當下足球學校難以為繼和足球人口急劇減少感到深深的焦慮。”吳長齡笑著說,他甚至有一段時間因為足球而自卑,簡直談球色變。“此次看到《方案》,我從心里感覺中國足球有救了。由此我也想到了歷史上的幾個難題及其破解的過程:100年前,著名教育家、南開老校長張伯苓先生曾提出過中國人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中國運動員什么時候能夠得到一塊奧運金牌?中國什么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這一著名的‘奧運三問’。到了2008年,‘三問’終于有了一個完整答案。 在40年前溫飽問題是天大的難題,不是照樣解決了? 30年前的人口和就業問題令人頭疼,現在也已大為緩解。20年前,城鎮居民住房難,到現在已經得到基本解決。今天,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黨和政府支持足球,社會各方關注足球,民眾熱愛足球,只要認真貫徹《方案》,逐條落實《方案》,按照《方案》描繪的藍圖大膽往前走,那么,對于‘中國足球什么時間能躋身亞洲強隊、國家隊什么時間能在世界杯取得好成績、什么時間能在我們國家舉辦世界杯’這樣一個現代版的‘中國足球三問’,也是一個完全可以實現的偉大夢想。”
3到5年
培養1000名足球教練
對于足球改革,作為西北地區唯一一所體育類院校,西安體院也有著擔當和義務 。“一千個口號不如一個行動。可以預見的是,中國足球事業的加速發展,必將對足球教練、產業開發、足球文化的普及推廣、競賽組織與裁判等諸多方面提出人才需求。作為一個專業體育大學,我們要乘勢而上,抓住機遇,培養人才,服務社會。 ”吳長齡告訴記者,學校目前首要任務是為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的校園足球培養專業教練人才。“具體目標是,通過3到5年的努力,培養1000名校園足球專業教練人才。要動員廣大教職員工、學生參與到這項工作中,教好足球,學好足球。要扎實做好課程強化、教師力量調配、場地設施建設,實行人力物力財力對足球教育的三傾斜,從現在的足球教研室出發,逐漸發展壯大成足球系、足球學院,把足球人才的培養作為我們學校的未來一個生長點。 ”
“萬丈高樓平地起。從我們學校來講,要從現在抓起,從小處著手,立即行動起來。”吳長齡表示,學校目前已經會同渭南市教育局、體育局三方合作,做了“3612”布點,即在當地選擇3所高中、6所初中、12所小學先起步,采取“5加4”的培訓模式。“由我們學校的足球專業專家教授帶領高年級足球專業學生,包括研究生,定期不定期地到布點學校,進行周一到周五‘5天課余’加上周末的‘4天休息日’為期9天一輪的培訓。具體來講就是兩個周末利用整個上午進行訓練,周一至周五利用早操和下午四點以后進行訓練,這樣做的好處是體教結合,對孩子們的上課不會造成大的影響。在寒暑假培訓、訓練力度還可以再加大一點。這樣我們進行‘近期四年、遠景八年’的規劃,同時也把這些布點學校作為在校學生的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