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畢波波 馮江慧)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英烈精神,3月23日上午,洛南縣舉行散葬烈士墓集中安葬儀式,將散葬于靈口、景村等鎮的17位烈士集中遷移到洛南縣烈士陵園安葬。烈士遺屬代表、縣人武部預備役人員、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等40多人來到現場,一同迎接烈士“歸隊”。
當天上午10時,集中安葬儀式開始。國歌響起,全體人員肅立,向烈士默哀、行鞠躬禮。隨后,禮儀民兵將17名烈士的遺骸棺槨移送入烈士集中安葬點安葬,參加儀式的人員依次向烈士敬獻鮮花,告慰革命先烈,寄托哀思。
據了解,此次集中安葬的17名烈士主要是革命戰爭時期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其中張國安、牛山海、李宗德、石治民4名烈士都是洛華游擊大隊隊員。洛華游擊大隊是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的一支革命武裝力量,于1946年10月初成立,主要活動區域在洛南巡檢以西、洛源以東、華縣秦嶺以南的洛華地區。在黨的領導下,時任洛華游擊大隊副大隊長的石治民、張國安帶領牛山海、李宗德等人積極活躍在秦嶺深山,與主力部隊緊密配合,打擊鄉保反動勢力,奪取敵人武裝,組建人民政權,先后開展了老廟溝突圍、霸龍廟激戰、黃龍鋪火燒炮樓等革命活動,為創造和鞏固革命根據地發揮了積極作用。
此次遷移安葬的烈士還有在對越防御作戰中犧牲的張榜群,犧牲時年僅21歲。他1966年出生于洛南縣,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原蘭州軍區47集團軍139師417團2營4連服役。1986年4月上陣地進行防御作戰,他堅守三面受敵的111陣地2號哨位,冒著隨時可能被炮彈和地雷炸傷的危險,堅守117天,守住國土,順利完成上級交給的防御任務。1987年1月7日,在黑豹行動中,他為掩護戰友自己中彈,光榮犧牲。戰后連隊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四連”榮譽稱號,張榜群榮立二等戰功,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烈士的事跡感人至深,他們用英雄壯舉展示了崇高品格,用寶貴青春詮釋了人生意義,用偉大生命書寫了忠誠與擔當。
“洛南是紅色革命老區,目前登記在冊的烈士共有232名,其中,集中安葬在烈士陵園的共有177名,還有45名烈士分散安葬在全縣10個鎮辦。今天,我們將17座散葬烈士墓統一安葬在烈士陵園,方便進行統一保護管理和瞻仰,也便于我們更好地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弘揚英烈精神,教育后人。”洛南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劉亞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