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劉軍民)今年以來,洛南縣針對基層社會治理主體單一、條塊分割、協調不暢、統籌不力、效能不高等實際問題,結合各地實際,從提升服務群眾水平入手,多舉措增強基層組織力、執行力和協同力,為提升社會治理質效不斷注入強勁動能。
洛南縣以提升服務水平為根本,著力增強組織力,嚴格按照規定標準,選優配強社區和居民小區黨組織班子,完善優化“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和工資增長機制,切實保障基層干部待遇,激發干部隊伍活力,筑牢基層社會治理“橋頭堡”。探索“黨建進組、服務入戶”工作模式,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居民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網格”體系,把社區黨建融入網格單元,形成閉合式組織鏈接,把黨組織管理服務的觸角向社會“神經末梢”延伸,實現“一張網”兜起基層社會治理“千條線”。同時,建立分級培訓機制,多形式培養“一專多能”的社區工作者隊伍,著力提升解決居民實際困難的能力水平。
針對當前抗旱防汛、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洛南縣以保障制度落實為重點,不斷強化執行力,建立“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重點圍繞“誰來盯,盯什么,怎么盯”的問題,通過建立微信群和電話聯絡到片區、到戶、到人,實現網格發現、分級響應、協同處置,使各種問題在基層能夠得到及時化解,全力保障基層社會安全穩定。大力實施“紅色物業”工程,優化完善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和轄區治理力量共同參與的“1+3+N”協同聯建機制,成立社區黨建聯合會,在駐社區單位中全面推行“輪值會長”制度,每季度研究一次涉及群眾利益的各類具體事項,切實打通城市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的痛點、難點和堵點。
該縣以優化資源配置為保障,不斷提升聯動協同力,制定印發《關于推進街道社區黨建與單位行業黨建互聯互動的實施意見》,建立社區黨組織和駐社區單位“1+N”多元化的“組織聯建、服務聯動、資源聯享、治理聯管、活動聯辦”工作模式,推動把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特別是新業態及新群體黨建納入黨建整體工作、融入基層治理,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扎實推進“三百四千”工程奮力趕超行動,著力為企業紓難解困,積極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謀好事,推動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向小區下沉,機關在職黨員進社區主動上門為群眾排憂解難、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真正形成“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在崗位”的良好氛圍,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使基層社會治理邁上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