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洛南縣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晨曦中的洛南 (吳書懷 攝)
洛南蒼鷺
2022年,是洛南縣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的一年。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嚴峻考驗和經濟下行壓力,洛南縣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扣“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團結一心、砥礪奮進、苦干實干,經濟社會發展亮點紛呈,全面從嚴治黨持續深化,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一年來,洛南縣重點抓了四件大事:
聚焦黨的二十大,及時跟進、學深悟透,堅定維護核心的政治自覺。堅持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主線,貫通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開展宣傳宣講、集中培訓、專題講座,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勁頭,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定期重溫,牢記殷殷囑托,矢志感恩奮進,扎扎實實辦好洛南的事情,切實增強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聚焦疫情要防住,全民動員、盡銳出戰,堅決守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面對疫情侵襲,堅持抓早動快、嚴密防范,全縣上下聞令而動,黨員站出來、黨徽戴起來、黨旗飄起來,守卡口、巡山路,防輸入、防擴散,有力應對了重大疫情。廣大醫護人員長期堅守一線,實施了4個多月全員核酸檢測,累計檢測1800萬人次。緊隨防疫形勢變化,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癥”,統籌調度、系統施策、送醫送藥,推動疫情平穩度峰轉段,全員鏖戰、全民配合,筑牢了群眾身體健康的堅強防線。
聚焦經濟要穩住,系統謀劃、精準施策,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謀劃縣域產業布局,有序推進北部新材料基地、東部特色農業基地、西部康養產業基地建設,制定出臺穩經濟46條措施,落實助企紓困工作舉措,抓項目、擴投資、促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9.96億元,同比增長19.3%;年度招商到位資金178.31億元,同比增長52.7%;策劃美食節、啤酒節、音樂節、展銷會、康養地產推介會等系列活動,經濟發展質效齊增。
聚焦發展要安全,用心用情、守牢底線,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堅持底線思維,樹牢紅線意識,堅決守好環保紅線、民生底線、安全防線,大力推行“人盯人+八抓八防”“有事你找我”“書記鎮長遍訪”機制,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成為統一共識、自覺行動,守牢防返貧底線的措施更實、力度更大、成效更好,各領域風險防范處置機制更加健全、治理更加有效,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越來越少,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肯定,為更加扎實做好工作,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年來,洛南縣具體做了以下七方面工作:
堅持以高質量項目為牽引,加快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堅定不移抓項目、強園區、興產業,年度115個重點項目扎實推進,環亞源生態島項目代表商洛接受省級觀摩,洛盧高速全面啟動,東出中原的便捷通道加速打通。依托商洛經開區創建,打造銅、硅、鉬、尾礦綜合利用四大產業園,“一區四園”構筑了工業發展的“四梁八柱”。“果煙菌藥畜菜”特色產業實現突破發展,洛南核桃品牌價值達到30.68億元;“洛味緣”品牌正式發布,位列2022年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榜第63名,奧運冠軍馬琳等代言、推介洛南農產品,極大提升了洛南知名度。洛南縣榮膺“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成功入圍“2022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漢字故里·避暑名城·康養洛南”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堅持以創新改革開放為動力,充分釋放縣域發展活力。緊緊扭住創新、改革、開放三大動力因子,設立創新基金2000萬元,招引專業技術人才219名,引導環亞源等“鏈主”企業主動對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獲得實用型專利53項,合同成交額3000萬元;推出“一件事一次辦”改革事項90件,22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堅持“畝均效益”導向,推行“標準地+承諾制+全代辦”,政務服務效能全面提升;不斷深化寧洛協作,組建洛南商會新疆、北京、深圳、西安聯絡處,主動融入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洛南核桃搭乘“中歐班列”熱銷歐洲,嶺南生物袋裝菌棒遠銷美國,外貿出口總額4915萬元。
堅持以“兩拆一提升”為抓手,大力推進城市擴容提質。聚焦打造“城市會客廳”,堅持“拆建并舉”,依法依規拆除了一大批戶外廣告、違法建筑、多余城市家具,拆出了整潔空間、拆出了規劃權威、拆出了紀法意識;扎實推進城市更新,老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全部建成,16條城區道路、背街小巷實現了柏油硬化,縣河綜合治理、河濱景觀步道完工投用,建設橋、寧洛橋、英華路、華陽大道建成通車,獲評全省縣城建設示范縣。堅持以“四城”聯創為抓手,扎實開展城市管理“十大提升行動”,著力綠化、美化、亮化,強力治亂、治臟、治差,市民呈現“新風貌”,城市展現“好顏值”。
堅持以鞏固脫貧成果為重點,夯實“三農”工作基礎。扎實開展“十核查十研判”“雙百行動”,建立“1551”動態監測幫扶模式,實行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排查、精準化幫扶。完成154個村衛生室公有化改制,消除直飲窖水1924眼,占全市近1/2。出臺糧食生產、產業發展、撂荒地復墾等一攬子扶持政策,糧食種植52.15萬畝,發展烤煙7萬畝、食用菌4050萬袋、紅仁核桃7120畝、畜禽260萬只(頭)。出臺全市首個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工作導則》,整合資金3.4億元,實施重點項目272個,扎實推進百村示范萬戶行動,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100個,美麗鄉
村煥發勃勃生機。
堅持以踐行“兩山”理論為先導,堅決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成立秦嶺生態保護局,嚴格落實“雙查”機制,重拳整治秦嶺“五亂”,查處案件75起,移送起訴12案16人。統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54天,超出市考目標16天;黃龍河等流域污染治理加快推進,洛河等16條重點河流水質全部達標,全年水污染治理總投資6.29億元,實現歷史新突破;農村面源污染、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深化。實施礦業“五化”建設三年行動,西部鑫興、九龍礦業全面完成技改任務,環亞源公司獲評全市首批生態產品價值
實現典型示范案例。
堅持以群眾滿意為根本,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落實穩就業16條措施,農村轉移就業7.19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4.5%、6.5%。大力實施教育強基工程,洛南二中等4所城區學校建成投用,向人民群眾兌現了承諾。縣中醫醫院遷建加快推進,縣醫院遷建完成選址,醫保、養老、五保等社會保障網底兜得更實。組建縣水利集團,梁塬水廠改擴網二期、縣城第二水廠、洛惠渠改線等工程將惠及縣域2/3以上區域。文化進萬家、文明創建、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洛南靜板書榮獲省級藝術會演戲曲類一等獎。安全生產“1598”行動持續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電信詐騙專項整治常態化推進,全縣“九率一度”位居
全市前列。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從嚴從實抓好黨的建設。建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頭看”機制,落實“第一議題”和“4·23”學習日制度,組織黨員干部前往牛背梁、金米村接受黨性教育。理論武裝、意識形態、輿論引導工作扎實開展,“大統戰”格局不斷鞏固,依法治網、管網、用網力度不斷增強。創新支部“1+1”六聯幫帶機制,整頓提升軟弱渙散村黨組織11個,“黨旗引領·快遞進村”便民服務模式受到省委組織部表彰。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專項行動,順利完成省委巡視配合工作,“以案促改”走深走實,全面推行廉潔文化“五大工程”,“清廉洛南”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始終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處置反映問題線索479件,立案184件163人,“網格化+廉勤監督員”機制
得到省紀委肯定。
奮斗充滿艱辛,成績來之不易。唯有真抓實干方能交出滿意答卷!全縣上下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奮發有為的奮斗姿態和埋頭苦干的工作作風,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努力譜寫洛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