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村(社區)務公開制度,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建立了“五組三會”基層自治組織,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建立了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選舉、民主監督制度,促進了基層民主法制建設。
縣公安、工商、稅務等10余個行政執法部門每年開展行業專項治理工作,對商業門店、土地管理、文化市場、基層治安防范等領域進行專項治理和綜合整治,使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執法行為不斷規范,違法行為得到遏制。還創新社會管理,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格局,有效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
創新依法行政:
奏響“法治商南”建設和諧曲
商南縣建立“三調聯動”的人民調解工作機制,整合法庭、公安、司法、信訪等部門力量,做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創新司法所“鎮域聯動”工作機制,破解了一人一所執法難的困局;實行“以案定補”工作機制,加強人民調解網底建設;強化培訓機制,提高人民調解員綜合素質。4年多來,千余名人民調解員參加了省市縣培訓班,同時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目前,已建成縣醫調委、交通調委和金絲峽景區調委會,累計調處矛盾糾紛54件,調處成功52件。還在春節和“兩會”期間,組織開展“千所萬人抓化解、力促三秦大和諧”活動,使一大批矛盾糾紛得到排查、調處和化解。
嚴格貫徹執行《社區矯正實施辦法》,明確細化公、檢、法、司機關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的工作責任和協作機制;落實矯正人員“周聯系、月匯報、季考評”和手機定位管理、定期匯報思想動態、按時參加公益勞動和教育學習活動等教育監管措施;建立司法局會同檢察院、法院對社區矯正人員定期檢查考核的工作機制,使社區矯正工作實現了銜接管控、排查摸底、真心幫扶、風險評估、安置措施、教育監管“六到位”;落實刑釋解教人員跟蹤幫教制度,及時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社會保障和臨時救助工作,做到無縫銜接。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接收社區矯正對象215名,累計解除119人,在矯96人,重點人員手機定位96人,無一人再次違法犯罪。對2008年以來回歸社會的286名刑釋解教人員全部落實了“四幫一”幫教責任和幫教措施,使其困難有人幫、生活有著落,能夠盡快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了重新違法犯罪。十里坪鎮探索建立的規范化“新航之家”,對22名幫教對象進行過渡性安置及幫扶教育,培養出了像社區矯正對象張某科學種植豬苓帶頭致富的好典型。
貫徹落實《律師法》《公證法》等法律法規,開展“法律服務惠民行動”,圍繞征地拆遷及重大項目建設,開展證據保全等各項公證業務。引導律師、法律工作者參與重大項目建設,解決工程中的矛盾,當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企業的法律顧問。開展“三官一律”進農村、進社區活動。2011年以來,公證處辦理各類公證2000余件,擔任法律顧問30家,代寫法律文書2150份;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訴訟事務950件,代理非訴訟事務283件。縣公證處主任郅愛軍同志榮膺“三秦十佳公證員”稱號。
該縣健全法律援助網絡體系,在縣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建立了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聯絡站,在13個鎮依托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各村建立法律援助工作聯系點。開展“法律援助服務為民創優年”和《法律援助條例》頒布十周年宣傳月活動,做好“12348”法律援助專線電話接聽工作。2011年以來,受理指派各類援助案件925件,受援人數900余人,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1960余萬元,維護了廣大弱勢群體合法權益。金絲峽鎮法律援助工作站被省司法廳命名為“省級法律援助示范站”,縣法律援助中心被省司法廳命名為“全省規范化法律援助機構”。
2011年以來,商南縣司法局先后被省司法廳和市委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評為法治文化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商南縣被市綜治委評為人民調解工作先進縣。縣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及部分司法所也先后受到省市表彰獎勵。
“完善的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干部監督、法律顧問各項相關制度”“健全的居民自治組織、居民代表會議制度”“嚴格落實的‘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制度”“修訂完成的社區《居民公約》《陽光社區自治章程》”“充實的居民民主議事、財務管理、民主監督、定期評議規章制度”……一張張制度完善的清單,讓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商南24萬人民在法治教育的熏陶和洗禮中得到福祉,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六月驕陽紅勝火,法治之風好揚帆。2015年是商南縣推進依法治縣、建設法治商南的關鍵之年,該縣將以“法治商南”建設為總攬,以基層法治創建、“法律六進”為載體,努力構建領導干部知法依法、人民群眾信法守法、制度保障護法執法的法治大廈,形成領導干部學法、人民群眾信法、制度保障護法的法治氛圍。
法治如春雨,浸潤著秀美的鹿城大地。沿著“依法治縣”軌道砥礪前行,商南縣的明天會更加平安、穩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