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瓦房口鎮嚴格按照“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管理、精準考核”的總體要求,圍繞“一三三”工作法,有力推動雙包雙促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深化一個認識。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進一步統一鎮村兩級干部的思想認識,才能推動工作的快速開展。該鎮通過召開各類會議,印發宣傳品等形式,進一步深化了鎮村兩級的干部的思想認識,使廣大的干群認識到開展“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也是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生產促貧困戶脫貧,轉變干部作風、密切干群關系的現實需求,抓“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就是抓環境整治、改變村容村貌,抓產業發展、促農民增收,抓幫扶措施、鍛煉干部隊伍,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
做實三項工作。為了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施策,該鎮在“兩項制度”有效銜接的基礎上,結合貧困人口識別和“五類人”的調查摸底工作,進一步吃透鎮情、村情、民情,真正做到了因戶、因人分別施法,有力的促進了工作開展。
一是根據每名群眾的受教育程度、認知能力、勞動能力、勞動技能的不同,將“貧困人口分為四類”:即五保低保類人、殘障人、明白人、能人。針對不同的人員類別采取不同的幫扶方式,將五保低保類人、殘障人全部納入社會救助對象,實行政策兜底,給予生活救助幫扶,保障其基本生活;對于明白人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幫扶,鼓勵其創業;對于村上的能人鼓勵其通過發展合作社、協會、創辦企業等方式,大力發展畜牧養殖、特色種植、特色經濟等產業,帶領貧困戶脫貧。
二是根據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同,參照一定的標準,將全鎮3860戶“農戶分為四型”,既“貧困型、溫飽型、寬裕型、小康型”。其中的貧困型家庭是工作的重點,將這些家庭統一納入村上的產業協會或者村級帶富小組,最終實現戶戶都有一項產業,人人都能掌握一到兩門實用技術,使得貧困戶家庭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達到脫貧目的。
三是根據各村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在貧困農戶幫扶措施上實行“策分四法”,既支部引領,企業帶動,能人示范,雙業促動。“支部引領”就是充分發揮各支部產業示范基地的作用,引領群眾發展產業、促貧困戶增加收入。目前全鎮已經建成以畜牧養殖、特色種植和林果業為主的產業示范基地9個,帶動全鎮發展畜牧業養殖大戶68戶,發展中藥材和花卉種植3400畝,核桃板栗標準化建園5600畝。“企業帶動”,就是以卉豐公司、明月公司、惠仁農業等三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主,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吸納困難群眾家在門口從事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實現群眾脫貧致富。目前全鎮已建成省級扶貧農業產業園1個,縣級農業產業園3個,標準化養殖廠8家,解決就業280人,有力的促進了貧困戶增收。“能人示范”,就是篩選致富能手,培育產業大戶。目前全鎮已經組建了藥材種植、林果栽植、生豬養殖、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示范小組18個,通過“1+1”“1+N”模式,吸納貧困戶成員132名,采取一對一、一對多等幫扶方式幫助貧困戶選準致富項目。在示范小組的帶領下,全鎮今年新建成生豬養殖合作社3個,藥材種植基地3個,標準化養羊廠5個;“雙業促動”就是要通過群眾創業,解決就業來促進貧困戶脫貧。近年來該鎮通過優化發展環境,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鼓勵農民群眾自主創業,興辦企業、合作社、產業基地,以創業促就業,解決全鎮1200名剩余勞動力就業,拓展了貧困戶增收渠道。
實現三個轉變。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和工作的開展,該鎮“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實現三個轉變,即“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由包村為主向包戶為主轉變;“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的重心由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產業開發,促貧困戶增收轉變;“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的方式由大水漫灌型向精準滴灌型轉變,從而最終實現村、戶、人三位一體協調推進,最終達到貧困戶全部脫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