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訊(吳群)柞水縣轄9個鎮辦,81個村(社區),總人口16萬人,總面積2332平方公里。全縣18個美麗鄉村已進入建設關鍵期,各村(社區)立足自身實際,不等不靠,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積極動員群眾籌資籌勞、出工出力,以1800萬元的財政項目資金和18000噸水泥投入,引導撬動群眾籌資近4000萬元投入美麗村建設,走出了一條“統一規劃、自建自家、公共設施、政府補差”的建設之路。
一是明確自建任務,唱響自主之音。充分發揮群眾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主觀能動性,各鎮辦、包建單位、村(社區)及時召開會議,各負其責,劃定各家各戶自建任務,明確拆危拆舊、改建廚房、翻新屋頂、整治庭院、修建花壇、硬化門前道路等事項,自籌資金,自行施工。明確了“統一規劃、自建自家、公共設施、政府補差”的建設思路,組織群眾全程參與家園建設,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迅速掀起拆舊拆危和環境衛生整治熱潮。目前,全縣18個美麗鄉村建設現場已是人聲鼎沸,機聲隆隆,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二是成立村民理事會,唱響民主之音。邀請當地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干部、老長輩擔任理事會成員,請他們參與規劃、資金收集、帳目管理、項目實施等。村民理事會定期牽頭召集群眾代表會,討論決定項目工程實施中干與不干、何時動工、誰先誰后的問題,商議如何依托項目、發動群眾集資籌資辦法,選擇工程隊代建或本戶自建施工方式等重大事項。公開民主的議事決策,確保美麗鄉村建設“干什么”、“怎么干”,群眾說了算。
三是注重先進示范,唱響表率之音。動員干部家屬、黨員、村組干部、退休老干部率先行動,帶頭自主實施戶內、房上、宅旁的美化、亮化和綠化自營工程,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干,在群眾中逐漸形成“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比著干”的良好氛圍。小嶺鎮金米村、曹坪鎮銀碗村、瓦房口鎮金臺村在建設資金緊缺的情況下,鎮政府分別拿出 25萬元、50萬元、30萬元為群眾硬化院落、改廁改圈、修建花壇等,從而帶動群眾行動起來,自發整治自家房屋院落和門前道路,累計投入近170萬元。
四是創新管理方式,唱響規范之音。在鎮辦兩級財政部門設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資金專戶,實行專戶管理、專賬核算。目前,28個包建、參建單位共撥付資金1430.2萬元,發改局、住建局、經貿局共籌集水泥10500噸,已完成項目建設7189噸。在代建工程造價核算上,始終做到群眾參與,公開透明,大家認可,確保不出一筆糊涂賬。在管理上,實行衛生保潔分段包保,輪流當班;垃圾處理就地消化、變廢為寶,宜沼則沼、宜肥則肥;所有公益費用實行年初規劃預算,年終決算,如有結余,滾存使用。通過創新管理辦法,不斷破解建設難題,提升工作水平,引領美麗鄉村建設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