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共青團商州區委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找準黨政關注、社會急需、青年能為的結合點,堅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微處著力,拓展傳播渠道、強化社會動員、突出項目設計,積極推動重點領域志愿服務工作,志愿服務的科學化水平得到切實提高。
一是微傳播實現大覆蓋,志愿服務理念深入人心。針對青年對網絡的依賴特性,通過制作喜聞樂見的傳播內容填充青年的碎片時間,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志愿服務理念傳播的“潤物細無聲”。微信平臺注重互動引領。在“青春商州”微信開設“志愿服務”版塊,發布志愿服務信息,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微信平臺開通一年來,每天發布一條公益微信,至今已發布近300期,吸引青年粉絲近7萬人,有效傳播了公益理念。網絡媒體注重全面覆蓋。依托“青春商州”微博、微信、團組織網站以及基層團組織電子雜志等構筑了覆蓋全面的網絡傳播矩陣。微電影注重內容吸引。把志愿服務精神理念拆分、具象,融入微電影拍攝,拍攝了關愛農民工子女、關愛服刑人員子女、交通文明宣傳微電影等,并通過視頻網站以及戶外屏幕進行傳播,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贊揚。
二是微組織實現大動員,志愿服務隊伍日益擴大。實施分類引導,針對不同青年群體,建設高度適配的小微志愿服務組織和陣地,吸引青年主動投身志愿服務,推動志愿服務隊伍不斷擴大。聚攏壯大一批青年社會組織。依托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加大對公益類青年社會組織的扶持力度,培養壯大了55個志愿者協會、環保社團等一批青年社會組織。建好用優一批品牌服務陣地。高質量建設“希望來吧”、“集善之家”、“四點半課堂”等品牌志愿服務陣地12個,吸引了一大批大學生、年輕教師、村官等擔任固定志愿者,累計服務農民工子女超過3萬人次。培養鍛煉一批青年志愿骨干。緊扣重大時間節點、節慶事件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全區青年志愿者骨干參加核桃節、學雷鋒助殘等活動,累計參與人數超過6000人,服務時間超過5000小時。組建志愿者培訓團隊,對志愿者骨干進行知識教育和實踐鍛煉相結合的專業培訓,以點帶面提升志愿者隊伍素質。
三是微項目實現大效果,志愿服務活動蓬勃開展。針對重點領域特殊群體精心設計靈活、務實的小微志愿服務項目,通過小范圍、多頻次開展特色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提升志愿服務項目的質量和影響。資源對接全程化提升參與度。采取重點項目結對與個性化項目認領相結合的方式,全程跟蹤項目進度,適時進行資源對接,激發志愿者參與項目服務的熱情。重點開展“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和“青春志愿行 共筑中國夢”系列活動,志愿者與農民工子女集中的學校結對率達100%,與農民工子女結對率達92%。服務對象小微化提升精準度。針對殘障、自閉癥兒童推出精彩童畫、童心音樂、樂高機器人等公益培訓項目,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獲得良好社會反響。針對年輕父母實施“愛·零距離”公益親子項目,每兩周免費為父母和孩子提供一次親子體驗活動,累計參加人數超過300人。項目建設規范化擴大美譽度。深化“微行大愛——微志愿”服務項目體系建設,面向社會征集小微志愿服務項目96個,給予54個重點項目資金資助,推進項目規范化、常態化運作,“城中英語角”、“心靈家園”等10個項目獲評優秀志愿項目獎,社會效益不斷放大。(張馨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