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商南縣十里坪鎮,一條筆直的趙白路穿境而過,道路兩旁蔥蔥郁郁,村莊干凈整潔。近看一棟棟移民“小洋樓”拔地而起、錯落有致,遠看青山隱隱,水泥道路四通八達。這個素有“商洛小江南”之美稱的山區鎮,近年來創新黨建促發展,立足產業富民、致力結構調整、突出項目支撐、體現區域特色、奮力率先突破,使轄區面貌悄然發生著嬗變,成為美麗、宜居、幸福、和諧的經濟強鎮和旅游名鎮。
華麗轉身的背后隱藏著哪些“玄機“?近日,筆者帶著好奇心走進了十里坪鎮,去層層揭開它發展進程中的神秘面紗。

社區公園如詩如畫
集鎮變成新社區
近年來,十里坪鎮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著力改善山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投資190多萬元,拓展硬化十里坪街道2.2公里,打通主背街迂回路2.5公里,新建標志性門樓1座、2000平方米的文化休閑廣場1處、景觀廊亭l座,栽植花卉1000余株,安裝太陽能路燈2公里50盞。投資2200萬元,對主街4.1公里河道堤壩進行加固美化,沿河新修5個梯級橡膠壩,形成獨具特色的動態水域公園。嚴格按照市縣要求,強力推進并完成了2014年度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任務,樓房化集中安置工程達到省市入住驗收標準,并多次在全縣考核中位居前列。鎮黨委書記段文濤說:“短短幾年時間,集鎮增加了100多戶500多人。今年移民搬遷已完成80%,2016年集中安置房建設工程已全面啟動實施,計劃明年9月底前完工。”
“現在街道寬了,有了太陽能路燈,栽植了綠化苗木,環境越來越好。閑了我們還能到廣場上跳跳舞,享受城市社區一樣的生活。”十里坪“社區”居民凌啟志,5年前在交通不便的碾子坪村寨溝組居住,搬出深山后,眼界開闊了,掙錢的門路廣了。

保潔人員正在清運垃圾
環境整治靚家園
該鎮投資2200萬元實施滔河治理工程,修筑河堤2.3公里,對河道進行生態保護,實施人工濕地項目。投資50多萬元,在十里坪社區新建4000立方米的垃圾堆放場一座,在各村修建簡易垃圾池32個,為各村配備了專職保潔員、垃圾箱、垃圾桶等,鎮上配備垃圾車1輛、灑水車2輛,實現了生活垃圾及時收集和清運。還對日常環境衛生進行監督檢查,促使人居環境質量不斷好轉。
家住核桃坪村的王興明告訴我們,在沒有實施環境綜合整治之前,村上垃圾和“三堆”隨處可見。現在有專職保潔員定期打掃衛生和清理垃圾,走在村子的“公園”里心情舒暢多了。

三河冷水魚養殖場
特色產業挑大梁
為了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十里坪鎮在碾子坪村發展高山蔬菜7000畝,培育種苗基地2000畝,成立川平專業蔬菜合作社,實現產銷兩旺;在核桃坪村建設現代綜合農業產業園5000畝,并完善林下配套產業,豐富園區功能,力爭3年內把園區建成優質高產核桃和農副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在李家灣村發展高山茶葉900畝,培育“雨山”品牌,年銷售額達1000萬元以上,帶動了周邊群眾依茶增收;在各村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種植,形成了以黑溝村為中心的萬畝連翹基地,以白魯礎村為中心的豬苓種植基地,以西坪村為中心的千畝牡丹基地。另外,招商引資1300萬元,在三河村實施冷水魚養殖加工項目,發展紅鱒魚、三紋魚10余萬尾。還在全鎮培育散養豬、散養土雞、梅花鹿等特色養殖大戶40多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