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堅持以保護為先、建設與開發并重,實施五大工程,全面推進生態建設,努力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目標。
一是實施綠色生態建設工程。以國家園林縣城、綠化模范縣等創建活動為契機,先后實施丹治工程、水土保持、綠色長廊、長江防護林、城周綠化、礦區生態修復、綠色商南和特色經濟林建設等工程,造林4.56萬畝,綠化河堤158公里。
二是實施“碧水藍天”工程。大力實施“三化”(煤化、氣化、電化)工程,倡導群眾使用沼氣、煤、電、太陽能等燃料和能源,有效杜絕了亂砍濫伐,減少了生態破壞。對城區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進行升級改造,建成過風樓、湘河、趙川、富水等4個鎮級垃圾堆放場,在富水、清油河、試馬、湘河等4個鎮開展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置試點,有效減少了城鄉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
三是實施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工程。縣財政設立100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集中開展農村水源保護、農業面源治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及村容村貌整治等工程。為全縣10個鎮辦補充了鉤臂車、垃圾車等環衛設施,調整落實鎮村環境保潔人員503人;全面實行河道“河長制”,建立了“戶清掃、組收集、村運輸、鎮處理”的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城鄉環境面貌不斷改善。
四是實施“四大循環園區”建設工程。統籌規劃縣城循環經濟核心區、富水生態科技產業園區、金絲峽生態旅游示范區、丹南現代材料產業園區“四大循環產業園”建設,大力引進電子科技等新興產業,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企業向園區集中,已建成富水綠色食品產業園區等一批循環經濟項目。
五是實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程。鼓勵引導各鎮建設農業園區,大力發展 “茶葉、油茶、生豬”三大主導產業及“梅花鹿、散養土雞、油用牡丹”三大特色產業,積極培育龍頭企業,著力打造特色品牌,不斷拓展市場空間。目前,全縣已發展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縣級現代農業園區5個,新建無性系茶葉基地2000畝、油茶基地3000畝、油用牡丹7000畝,特色經濟林基地3.02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