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陽縣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8.12”特大山體滑坡災害等不利影響,積極采取措施,持續精準發力,千方百計增加財政收入。截止11月底,縣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60568萬元,占年任務56500萬元的107.20%,超全年任務4068萬元,同比增加17662萬元,增長41.16個百分點,全面完成年度財政總收入任務。
一是凝聚征繳合力保增收。年初將市政府下達的56500萬元縣財政總收入任務層層分解到國稅、地稅、財政部門,強化督查考核,實行“月檢查、月分析,季督查、季通報”制度,嚴格獎懲兌現。同時,充分發揮辦稅服務廳、稅務網站、12366服務熱線等載體作用,對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等實行上門服務、預約服務、承諾服務、個性化服務,做好稅法宣傳、納稅咨詢、權益維護等工作,優化稅收環境,把小企業扶持成大企業,把“大項目”涵養成“大稅源”。
二是培育骨干財源保增收。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落實項目前期費、美麗鄉村等建設資金9500萬元,設立工業、農業、電子商務、旅游產業發展專項基金5000萬元,推進重大項目、小城鎮建設,加快工業、農業、電子商務、旅游三產服務業發展,著力培育新財源。綜合運用信用擔保、貸款貼息、銷售獎勵等措施,幫助必康、五洲等一批骨干企業釋放產能、擴大銷售、提升效益,壯大骨干財源。
三是推進財稅改革保增收。加快稅收制度、專項資金改革,深入推進鎮級國庫集中支付和公務卡制度改革,制定完善公務卡消費強制結算目錄,推行財政預算、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公開全覆蓋。加強投融資和政府性債務管理,嚴格控制新增政府債務,防控政府性債務風險。截止11月底,全縣一般預算支出264729萬元,占年度預算的151.24%,同比增長25.47%;民生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的83.87%,重點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四是強化稅收監管保增收。積極完善稅收征繳監管長效機制,建立重點企業臺賬和重大項目檔案,持續加強對礦產企業、交通運輸、酒店餐飲、房地產開發等重點稅源加強動態監控,查找管理死角,挖掘收入潛力。先后多次開展稅收大檢查活動,狠抓實收清欠,加強零散稅的征收,做到抓大不放小,從嚴查處偷稅、抗稅、逃稅、漏稅行為,杜絕跑冒漏滴。(潘福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