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張希鋒 王小鵬)商州區迅速調整工作部署,把抗旱保秋收、抗旱保人畜飲水、抗旱促農民增收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全面抗旱,確保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
7月以來持續的高溫干旱,致使商州全區農田土壤嚴重失墑,河庫水量持續下降,水利工程蓄水量嚴重不足,呈中度干旱狀態,部分坡塬地已達重度干旱。長時間、大范圍的嚴重旱情導致農作物大面積受旱,人畜用水受到影響,部分規模以上企業因生產用水不足,無法正常生產,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7402萬元。針對持續加劇的旱情,區上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重點、后一般,先農業、后工業”的原則,對全區抗旱減災工作全面動員、精心安排。所有區級領導和包抓部門深入各鎮辦協調指導抗旱減災工作,各涉農部門技術干部深入田間地頭,幫助指導群眾抗旱灌溉保秋收。同時,進一步嚴肅干部紀律,全力以赴指導群眾抗旱救災,做到旱象不解除,干部不撤離。涉農部門抽調技術干部組成工作隊,強化技術指導,以抗旱保秋收、抗旱保人畜飲水為重點,深入鎮辦積極組織群眾開展抗旱救災。大力推廣噴、滴、滲灌和小畦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灌水效率,針對不同區域旱情,適時調整種植結構,大力實施勞動力轉移工程,實現“以經補糧、以工補農”。
區水務部門先后抽調50名技術干部、2輛運水車、3臺凈水設備,組織干部群眾異地調水,現場解決老弱病殘和困難群眾飲水問題。在沙河子鎮黨塬村、王塬村、舒楊村等地新修3眼機井,解決了3000名群眾、600頭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充分利用一切水利設施和抗旱機械,挖潛和配套機井、抽水站,啟用噴灌機、微型泵等抗旱臨時設備,采取在河道、溝道低地挖坑取水等辦法,千方百計科學調水、用水。對水源相對充足的地方,指導群眾及時澆灌,盡力擴大灌溉面積。同時,充分發揮區級抗旱服務隊的作用,集中所有設備和人力,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流動服務,集中精力消滅“渠邊旱”“小高地”等干旱地塊。
目前,全區累計抗旱上勞8萬余人,整修、疏通渠道23處10公里,新修機井3眼,投入抗旱設備260臺套,灌溉農田9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