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胡 根 樊利仁 索志鋒)一條條干凈靚麗的街道,隨手亂扔垃圾的現象不見了;一個個孝親敬老、助人為樂的感人故事,正潛移默化著城鄉廣大群眾;一個個“丹鳳好人”,正成為普通老百姓追逐的“明星”……日前,走在丹鳳縣的大街小巷,文明之風、道德新風、和諧之風正悄然形成……
這些正是丹鳳縣深入開展“丹鳳好人”推薦評選活動、大力推行“四德榜”制度帶來的變化。
“丹鳳好人”亮相“臺前”
她,今年已經70多歲了,從事孝老敬親事業30余年,親手照護老人1700多名,收養五保老人600余名、收養棄嬰孤兒40余名,收留流浪乞討人員30余名……她,被譽為老人心中的“活菩薩”。她,就是商山敬老院院長徐升蓮,幾十年如一日,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和畢生精力無私地獻給了敬老事業,成了老百姓公認的“丹鳳好人”,并榮登首屆“陜西好人”榜首。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丹鳳縣在全縣大力開展“丹鳳好人”評選推薦工作,經過基層推薦、征求有關部門意見、組織評委會進行無記名投票評選、進行公示、綜合評定等程序,徐升蓮、武雙善、朱豐軍、阮士強等10名首期“丹鳳好人”從40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亮相熒屏。
今年41歲的武雙善,是丹鳳縣江南醫院院長,他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制訂便民措施32條,方便病人就醫,先后為困難群眾減免醫療費10余萬元,為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2.4萬人,為災區捐款捐物10余萬元,收獲錦旗80余面,點歌40余首,成了群眾公認的“丹鳳好人”。
朱豐軍是庾嶺鎮太白村村民,父母早逝,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悉心服侍爺爺奶奶,贍養叔叔大伯如同親生父母,2010年,妻子突發腦溢血,生活不能自理。這時叔叔又患口腔瘤,他又貸款給叔叔做手術,現在每天除了照顧妻子還要照看行動不便的高齡大伯和叔叔。他的善行義舉,感動著鄰里鄉親,被推薦評為市、縣道德模范。
這些“丹鳳好人”來自基層一線,有立足崗位、敬業奉獻的干部職工,有誠實守信、誠信經營的創業者,有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學雷鋒標兵,有攜手患病愛人、不離不棄的孝老愛親模范等等,他們成為全縣人民學習的榜樣。
“四德榜”樹起道德標尺
“呀!你看咱社區的姚喜芳上榜了,有照片、有事跡,她十幾年來與老人同吃同住,悉心照料體弱多病的老人。”“還有誠實守信的師霞、賈忠正,熱心幫助他人的鮑新榮……這次上榜的有12個哩!”在龍駒寨鎮鳳麓社區,一伙群眾在“四德榜”前熱議著上榜的身邊典型。
今年來,丹鳳縣結合推薦評選“丹鳳好人”,積極探索在農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中推行善行義舉“四德榜”制度。對推薦的“身邊好人”,圍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德”事跡,分門別類,及時評定“四德”典型,在醒目處張榜公布。個人品德優秀典型榜公布典型人物的姓名、照片和榮譽稱號,家庭美德榜、職業道德榜、社會公德榜公布公民弘揚家庭美德、踐行職業道德、遵守社會公德方面的善行義舉。
對于評選出的“四德”典型,認真挖掘總結其道德事跡,依托“三會一課”“道德講堂”“社區大講堂”等平臺,組織干部群眾認真學習,樹立道德標桿,形成了“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輻射帶動效應。
“能上榜是一種榮譽,居民個個都希望榜上有名,在‘四德榜’的激勵下,我們社區尊老愛幼、互幫互助、誠實守信的正能量蔚然成風。”鳳麓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建軍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