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抓落實。重點圍繞“果畜菜藥”四大特色產業,大力實施園區帶動、品牌帶動、龍頭企業帶動、旅游三產帶動,做特做優現代農業,著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園區與觀光旅游、休閑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綠色特色產業。完成良種核桃建園3萬畝,新增果業種植基地6000畝;新建畜禽規模養殖場35個,創建市級以上畜禽標準化示范場10個,畜禽存出欄量達到480萬頭(只);新發展設施蔬菜面積3000畝;突出油用牡丹、丹參、桔梗等品種,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3000畝。糧食總產穩定在10.8萬噸。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5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5個、注冊商標3個,讓“八大件”品牌在西安市場做實做響。投入專項資金1000萬元,重點支持大荊秦土地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促進佳騫、德潤、田野等園區提升水平,推進萬畝大櫻桃標準化示范園、萬畝中藥產業園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施“一鎮一園”農業園區建設計劃,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市級現代特色農業園區1個,區級現代特色農業園區2個,創建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家。
——圍繞陜南移民搬遷工程建設抓落實。深化移民搬遷“百日攻堅”活動,確保各項任務壓茬推進、主動推進、超前推進。建立健全“季度點評、流動紅旗、專項獎勵、考核加分、全區通報、年度交賬”的推進機制,全面推行部門聯合督查工作制度,月排名、季點評、半年考核、年終兌現,強力推進搬遷工程進度。完成2014年度12個集中安置點建設任務,扎實抓好2015年度9個集中安置點建設,著力推進2016年度移民搬遷工程。統籌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400套、續建2476套、建成入住1628套。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搬遷入住,確保群眾住得安心、舒心。
——圍繞棚戶區改造工程啟動抓落實。實行區級領導包抓制度,對棚改項目逐一確定包抓領導,落實包抓部門,抽調精兵強將,細化實施方案,完善工作計劃,明確任務時限,有力有序推進,確保2015年第一批次10個棚戶區改造項目落實到位。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格政策、嚴把程序,公開透明、陽光征收,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政策貫始終,盡力完成市行政中心北側、北新街東片區、楊峪河鎮、沙河子鎮、通江路東側、蓮湖東側、朝陽片區的棚戶區改造項目,以及西街片區、商運區域、黃沙橋片區的項目征遷工作,確保棚改各項政策不折不扣執行,惠及廣大群眾。
——圍繞“雙包雙促”扶貧攻堅抓落實。突出政策扶貧、產業扶貧、技能扶貧、信心扶貧、信息扶貧“五個重點”,建立長期包扶機制。把“雙包雙促”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主要內容,與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綜合評價相掛鉤,作為確定年度考核等次、綜合評價意見的重要依據,在全區上下形成凝心聚力抓扶貧、同心同德促發展的良好局面。抓好143個貧困村5064戶貧困戶包扶工作,全年發放扶貧貼息貸款1000萬元,扶持發展產業合作社4家,帶動200人就近就業,確保1.8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圍繞維護社會穩定抓落實。深入推進平安建設,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最大限度防范社會穩定風險,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建立健全“三調聯動”機制,全面推行民事民議,積極引導群眾依法信訪、走法律渠道解決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深化嚴打整治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強化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加強日常檢查和綜合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鞏固省級食品安全區創建成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群眾飲食用藥安全。
——圍繞“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抓落實。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深化書記包抓黨建示范點競賽活動,強化黨組織書記雙向述職,加大黨建考核權重,夯實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主體責任。加強三級便民服務平臺建設,在鎮辦建立民情日記、民事代辦、掛牌上崗、去向公示、當日接訪“五項制度”,在機關建立“百姓問政”制度,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扎實開展村級黨組織升級晉檔、社區“三強兩建一提升”、非公經濟組織“一派二建三服務”黨建主題活動,把選派第一書記、選優配強“兩委”班子、保障工作經費跟提高村干部報酬待遇落實到位,營造良好的從政環境和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