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固定時間,趙王琦就會把圈舍里的豬放出來。
隨著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為了便于銷售,趙實明通過努力協調,在河北省安國市藥材市場發展了一個社員,合作社種植的天南星也都銷往此地。農民們再也不用愁銷路,同時,也可給合作社當一個“向導”,將市場的信息反饋給社員,市場需求什么,社員就可根據情況進行種植。“前不久,合作社開理事會時,提出今年社員應以種植豬苓為主,穩定天南星的種植量,這都是市場反饋的結果。”趙實明說。
自從成立了合作社,趙實明的干勁越來越大,他種植天南星的技術也愈加成熟。順理成章地,他成了遠近聞名的技術員,負責給社員進行詳細的技術指導。社員哪里有不懂的問題,一個電話,他就立即趕去,有時遇到難度大的技術問題,他解決不了,他就打電話請縣農技中心的人幫忙或是請市科協的老師幫忙指導。現在,除過電話外,他還發展了一個新的指導方式,就是利用手機微信。他在孩子的幫助下學會了利用微信給農民發送種植的技巧和一些種植的學問,村民遇到不懂的問題,還可以拍個照片發給他,請他指導。種植戶大都加入了他建立的微信群,凡是有什么事情,在微信里一說,大家就都能知道。“你看這是我昨晚發的信息,‘明天我社社員將去豬苓基地統一取種,愿去者請一同前往。’有時我也在朋友圈發一些東西,就是一些種植成功者的經驗,供大家參考。”趙實明說。
農民有了新盼頭
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村里人的收入也漸漸增多。劉學文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以前村里的干部,平時干點農活,也曾干過泥瓦工,基本能養活一家人。去年加入合作社時,他種了5畝地天南星,因為天旱,收入了4萬多元錢,但這也是曾經他扎實干兩年的收入。一家人在種植天南星后嘗到了甜頭,今年他擴大了規模,種了20多畝地的天南星,還種植了60窩豬苓,預計年收入至少能達到20萬元。
楊吉州是商南縣過風樓鎮小栗園村人,最早在丹鳳縣城做著出售電動車的生意,后來,看到國家在農村發展產業方面的支持,他在西康村租了2畝地,種植了1.3萬窩天麻。因為環境和技術因素,第一年種植天麻時,效果不理想,第二年他加入趙實明的合作社,開始種植天南星,去年收入了18萬元。他還在小栗園村專門租了30畝地,另有4戶社員也跟著他在那里共租了150畝地,用于種植天南星。商南當地還有10個貧困戶加入種植行列,合作社專門設置了培訓點,給他們開展培訓。5月份,合作社還將帶著他們去河北省安國藥材市場考察。
記者采訪時,石立峰正和妻子在田地里種豬苓,田地在半坡上,離好遠都能聽到二人的笑聲。今年30出頭的他原先一直在外包活搞建筑,妻子跟著他東奔西走干活掙錢,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他們都不方便照顧,在看到了合作社的前景后,今年,他也回鄉開始種植。除過在自家門口種植了一些豬苓外,他還同5戶社員在渭南市華陰縣租了140畝地種植天南星。“既能照顧孩子和老人,又能有豐厚的收入。對我們來講,是一件大好事呢。”石立峰說。
發展壯大漸成規模
月日鎮南康村山大溝深,全村301戶,1166口人。不算在外打工的,其中搬遷至縣城的就有120戶。“原來哪里都是草,荒廢的土地占了50%以上,現如今,進城務工的都回來了,田地再不荒蕪了,倒成了農民手中的寶,家家戶戶都種上了中藥材。”村支書劉書民介紹道。現在村里種植中藥材的大戶有8個,這8戶都是20畝以上。搬遷至縣城的120戶今年也有六七十戶相繼回鄉發展中藥材。為了支持合作社的發展,村里還給合作社提供了固定的辦公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