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祥
去年,丹鳳縣棣花鎮萬灣村、商南縣城關鎮任家溝村、山陽縣漫川關鎮躋身農業部公布的創建試點的“美麗鄉村”名單。市政府對首批“秦嶺美麗鄉村”進行聯評,商州區黑龍口鎮梁坪村、商南縣城關鎮任家溝村等16個創建鄉村脫穎而出,被確定為商洛首批“秦嶺美麗鄉村”。這些美麗鄉村從大產業、大生態、大農村的角度,高點定位,整合資源,突出鄉土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豐富提升“秦嶺最美是商洛”品牌,為建設美麗幸福商洛作出了貢獻。
2013年,陜西啟動美麗鄉村試點建設。2014年,這一備受農民關注的行動進一步加快。按照計劃,2015年完成60%的行政村規劃,到2016年實現全省村莊規劃的全覆蓋,確保農村留守人口安居樂業。力爭到2020年,全省所有行政村基本形成以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特色村莊為引領,生活條件良好、村容村貌干凈整潔的一般村莊為主體的村莊體系。可以想象,未來一段時間,陜西農村將一改過去落后、凋敝的面貌。
雖然各地對美麗鄉村建設付出了艱辛努力,但筆者在走訪中發現,有些地方為了爭取資金,完成任務,明顯應付差事,投入大量資金修一個漂亮大門,樹一個標志性建筑,或是打個水泥地板,修一個小廣場,或是刷刷墻,搭個屋頂,或者在路邊栽種點樹木花草再豎個牌子,自認為這個美麗鄉村就成型了,還有的地方只會伸手要錢,搞大拆大建,破壞了古建筑和歷史文化遺跡以及傳統村落原貌,認為建些樓房修些街道就是美麗鄉村……這些應酬心理和求功行為背離了黨和政府的初衷,脫離了黨的群眾路線,只能是勞民傷財。
美麗鄉村建設是要實現人居環境、自然生態、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社會保障、農民素質及精神文明全面提升,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5月27日發布了《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該標準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準由12個章節組成,基本框架分為總則、村莊規劃、村莊建設、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公共服務、鄉風文明、基層組織、長效管理等9個部分。標準不僅明確了村莊建設、生態環境等11項量化指標。同時,還在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方面作出了相關規定。為各地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術指導,使美麗鄉村建設有標可依,使鄉村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有章可循,使美麗鄉村建設有據可考。當然,有關方面認為,標準對鄉村個性化發展預留了自由發揮空間,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齊步走”,鼓勵各地根據鄉村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創新發展。
筆者認為,商洛地處秦嶺腹地,境內生態環境優美、風景名勝眾多、歷史人文厚重,建設美麗鄉村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各級政府一定要抓住機遇,吃透政策,精準定位,把商洛美麗鄉村建設成環境美、風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創業美的大美鄉村,讓“秦嶺最美是商洛”名符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