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方方 肖云
作為一名鄉村醫生他盡忠職守,用盡所能救死扶傷,他被當地村民稱為當代的白求恩,他就是洛南縣三要鎮北司村李口組牛薛武,在北司村當了20多年村醫的他,被縣上評為優秀鄉村醫生和全縣衛生先進個人。
牛薛武6個月大時一場高燒被診斷為小兒麻痹癥,導致他雙腿不能正常行走,只能憑借雙拐走路,可身體上的殘疾并沒有把牛薛武打垮,而是造就了他強大的內心,從小他便勵志要當一名醫生救死扶傷。1986年初中畢業后,聽說離家十幾里外的龍山村,有一名老中醫醫術高超,很想去拜師學藝。于是在16歲那年,牛薛武上山拜師學藝,學習中醫。為了實現自己從小的愿望,學醫3年里抓緊一切時間,本身自己的行動比別人慢,就更要努力和認真,經常學到忘記吃飯忘記時間。1989年,牛薛武學成后便在北司村衛生室當起了醫生,這一干就是26年。與牛薛武同在一個衛生室的醫士袁愛玲告訴記者,自己和牛薛武共事20多年,他為了給村里人看病,幾乎把自己的青春和所有時間全部奉獻給了這個地方。“有些病人來看病說話不好聽脾氣也很大,牛大夫從來都是笑臉相迎,我需要照顧家人下班得按時回去,他從來都不要求我再來值班,總是說留他一個就可以了。幾十年時間,他照顧病患十分細致,唯獨對自己不細致,經常為了給別人看病累垮了自己。”袁愛玲說,有一次牛薛武給別人看病,自己也被傳染咳嗽了兩個月,最后勸他打針,他竟然怕耽擱給病人診斷的最佳時間,邊吊針邊給病人看病。
2014年農歷臘月的一天,天氣很冷,房子外面結了厚厚一層霜,牛薛武如往常一樣還在衛生室值班,凌晨1點左右,有幾聲急促的敲門聲,他趕忙穿好衣服,開門后發現是羅塬上的一戶人家,對方稱自己的母親腦梗患病在家,需要去急救。得知這一情況后,牛薛武立馬背上藥箱,拄著拐杖趕往老人家中,等他給老人看完病回衛生室時,已經凌晨4點了。“我用針灸幫老人控制住了病情,準備回去的時候,他們家人一個勁的感謝我,雖然那天天氣特別冷,但是我的心里無比溫暖。”牛薛武說,這些年自己經常會上門給別人看病,無論什么時候別人一個電話,一個傳話,他便隨叫隨到,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肩負的使命與義務,而這些事情對于他來說,卻是可以輕描淡寫的。因為他的善良在從醫這些年里也將一些病患變成了自己無話不談的朋友。“牛大夫不但醫術高,還是個好心人,我們都信任牛大夫,他態度好是我們村上出了名的。”前來看病的蘇玉蛾老人說。
牛薛武說,因為自己身體的不便,有時候上門給病人看病時,走路太慢自己會很著急,但是當病人被自己醫治好后,心里會很充實,沒有什么比幫助別人趕走病痛更值得高興和幸福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