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劉衛鋒 劉玉芳)洛南縣緊抓新常態下農業發展機遇,重點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生態養殖農業、現代科技農業、特色品牌農業和口糧基礎農業,不斷提高新型農業發展水平,促進現代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發展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做亮休閑觀光農業。重點抓好庵巡路綠色翠竹、金黃油菜花長廊、蟒嶺綠道、陜南印象棲鳳灣四季金色萬壽菊民俗度假村、東晉桃園等休閑觀光農業集群的產業結構調整,傾力打造吃、住、行,游、購、娛,養、康、學為一體的休閑觀光園,實現農業和旅游業深度融合。全年種植萬壽菊7000畝、油菜4000畝、栽植黃桃2000畝、狝猴桃1000畝。
做好生態養殖農業。積極發展畜牧業生態養殖,全年豬、牛、羊、雞生態養殖分別達到75萬頭、7.5萬頭、10萬只、180萬只,實現牧業產值10億元。積極發展薯類和高山蔬菜生產,發展薯類生產20萬畝,發展露頭青蘿卜、甘藍、甜椒等高山蔬菜2000畝。積極發展菌類生產,搞好食用菌系列研發,形成以高耀食用菌園區、城關鳳鳴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老君山野生食用菌及石門七彩田園食用菌為中心的四條產業帶,打造生態食用菌示范點30個、規模500萬袋,帶動全縣生態食用菌達到1300萬袋。
做強現代科技農業。安排2000萬元發展基金,培育產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職業農民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成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示范引領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創建省級園區1個,市級園區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570家,家庭農場830家,爭創市級示范社5家;培育職業農民500名,專業技術干部1000名,農民技術員1萬名。
做大特色品牌農業。積極培育“核桃、香菇、黑豬、土雞、豆腐干、玉米糝子、紅薯粉條、金銀花茶、橡子涼粉”等特色農產品“八大件”。加大方法、工藝挖掘,突出精美、獨特、實用、綠色無公害,高標準做好洛南特色“八大件”。加快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貯藏保鮮和冷藏運輸,積極推廣生態農產品標識,開展名優品牌創建,提升農產品品牌共享性、知名度。
做穩口糧基礎農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內部結構,合理減少玉米種植,增加洋芋適生區面積,穩定洛河沿岸小麥優質區面積,以科技助推,生物技術為先導,創建高產高效示范工程,不斷提升土地產出率,努力提高糧食單產水平,確保全年糧食總產穩定在16萬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