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陳少斌 唐瑞希)“今天清理了農豐河的河道垃圾,幫蓋房子的群眾運送材料、照顧他們的孩子。”晚上回到家的鎮安縣西口回族鎮農豐村片長閔艷玲在自己的口袋書上記錄著今天的工作紀實。
在鎮安縣大力推行“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機制之時,西口回族鎮結合民族地區實際,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實現了民族地區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精細化,凝聚起共建幸福宜居西口回族鎮的共識。
“去年剛起步的時候,沒有網格化治理經驗,人、財、物短缺是當時面臨的最大難題,鎮黨委、政府只能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摸著石頭過河。”鎮安縣西口回族鎮黨委書記王濤介紹道,“經過積極探索,西口總結出了優化網格設置,提升治理精度;優化人員配置,提升服務溫度;優化工作職能,提升治理廣度;優化信息傳遞,提升響應速度;優化考評機制,提升治理深度的工作機制,有效賦能基層社會治理。”
鎮安縣西口回族鎮通過“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機制解決了不少突發事件和“陳年舊病”。2021年10月,鎮安縣西口回族鎮東莊村五組發生山體小垮塌,壓斷了自來水管道影響二十幾戶村民的日常用水,該片區片長立即通過“一鍵上報”將情況上報給了村、鎮指揮所。鎮指揮所迅速聯系水保站,為村民接通臨時用水管道,同時積極協調自來水公司進行修復,在三天內就完成了管道修復工作,保障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河道垃圾一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一項頑疾,單憑有限的護河員及各村定期清掃,效果有限。自從推行“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機制以來,通過沿河片區的各個片長充分發揮積極作用,以身作則帶動、組織群眾對河道進行日常清掃,西口回族鎮的大小河道垃圾頑疾終于得到了根治。
“幫村民解決一些事情沒有什么麻煩的,看見他們笑起來我也很開心。”正在幫高齡老人在APP上認證高齡補貼的長發村片長宋傳榮笑著說道。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后一米”是鎮安縣西口回族鎮基層社會治理的目標,發揮片長作用解決群眾身邊的小事、為群眾的大事當“向導”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截至2月24日,鎮安縣西口回族鎮片長共監測到問題3968件,由片長自行解決3560件,由組長解決86件,由村指揮所解決145件,由鎮指揮部解決181件,由縣指揮部解決6件。通過片長的積極作用,鎮安縣西口鎮基本實現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精細化、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