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 翔
身著一襲紅衣,穿梭在基地忙個不停,查土壤水分、種苗形狀,測樹體承載量……一大早,胡新苗就在鎮安縣茅坪回族鎮五福村紅仁核桃基地開始了她一天的工作。
2021年4月,南京市浦口區農業農村局林業站副站長胡新苗橫跨千里,來到鎮安縣,開始了漫長卻又短暫的交流學習生活。
“紅仁核桃營養價值高、市場效益好,確實是一項富民產業。”胡新苗說。
鎮安地處秦嶺南麓,山大溝深,板栗核桃等林業產業基礎厚實,但產業效益卻較為薄弱。初到鎮安的第一個月,胡新苗走遍了15個鎮(街道)的每一個林業產業基地,看現狀、問發展,給林業產業發展“把脈診病”。
過去,五福村核桃產業基地管理方式粗放、產業品種單一、經濟效益低下,胡新苗來后,一直關注紅仁核桃產業的發展,先后多次為五福村紅仁核桃基地爭取蘇陜協作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現在,該基地已建成標準化園區160畝、育苗3萬株,全面豐產豐收后畝產收益可達6000多元,產生的效益是之前的6倍以上。目前,五福村的繁育苗圃正在向全縣延伸,全縣共栽植紅仁核桃3450畝75900株,兩三年后全面達產達效可實現年收入2000多萬元。
黎世杰是鎮安縣林特產業發展中心的高級工程師,也是胡新苗在鎮安開展工作的好伙伴。“每到一個產業基地,胡老師都會幫助我們分析當地的產業架構、發展思路,讓我對全縣的林業產業發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作為一名浦口區援派鎮安縣“三支”人才,胡新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當地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也為人才振興埋下了種子。“我要把先進的技術、理念留在‘第二故鄉’,讓它們和鎮安林業人攜手共同擘畫蘇陜協作的最大同心圓。”胡新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