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沫、寧財神、張元、張默、高虎、房祖名、柯震東這一連串的名單無論對媒體還是普羅大眾,都是始料未及的一顆顆重磅炸彈。據消息人士透露,名單不會就此截止,陸續還會有明星涉毒的消息曝光,因現在被抓的或只占整個娛樂圈吸毒人數的兩成。為此,筆者走訪了多位圈內人士,試圖勾勒出“掃毒風暴”背后娛樂圈吸毒的真實現狀
1 明星吸毒是否存在圈子效應?
據北京警方公開的數據,吸毒人群中18~35歲的比例高達70.3%,這個年齡段的吸毒人群有著明顯的共性:自我控制能力差、人際關系復雜、經常出入KTV等娛樂場所、攀比虛榮的心理比較強烈。
而這些共性與娛樂圈似乎都有斬不斷的關系,據圈內人士透露,藝人私下很喜歡聚會,甚至形成了一個氛圍,就是互相請客都包含吸毒的成分。經紀人顏磊透露,很多圈內人管一些吸得多的人叫“大嗨將”,這里的嗨就是指吸毒。
很多時候明星都是在聚會等應酬場合接觸到毒品,礙于面子的同時也為了發展人脈融入圈子,會被動接觸到毒品。另據經紀人A先生向筆者透露:“如果進入一個新的圈子,大家都不熟,有人吸一個東西,遞給明星一份,靠這個東西大家認識一下,把關系就打開了。”而拒絕吸食毒品的明星則會因為“玩不到一塊”的原因受到排擠,嚴重的更會影響到事業發展,很多明星就此沾染上毒品,一發不可收拾。
傳聞曾有位香港藝人剛到內地工作,人生地不熟處處碰壁,唯有投其所好,先用一大筆錢請制作人吃飯唱K,微醺之際,其中一位制作人給了3粒“狂喜”(苯丙胺類毒品),藝人怕飯碗不保無奈就范,吞了這3粒“狂喜”隨即如愿當上了主角。
據經紀人A稱,他知道的北京最大的“吸毒趴”規模在100人左右,“有一個藝人趴,在某個別墅區,是100多人的大趴,會對參與者身份有限定,不是說所有的人都能去的,他們也是有一個標準的”。在參與者的選擇上,組織者異常謹慎,“因為他是一條線,比如你帶一個陌生人過來,肯定要有可靠的關系才可以,比如說我跟他熟,熟到什么階段之類的才能帶他去,要不然的話很容易被連鍋端,這個就是大事了。”
2 明星的毒品從何來?
香港媒體人S透露,由于購毒困難風險大,某些吸毒藝人干脆就做起了“拆家”。“拆家”在販毒網絡扮演分銷商的角色,毒品的來源流程大概來說由最大的“拆家”,把毒品發給下一個“拆家”,一層一層發下去,而毒品的價錢也會逐層逐層遞增。假設第一個“拆家”的毒品是以一公斤100元的毒品賣給第二個“拆家”,然后第二個“拆家”以一公斤150元的價錢賣給第三個“拆家”,如此類推,最后賣給俗稱“拆家”的人,吸食毒品的人就從“拆家”手上買毒品,又或委托別人從“拆家”手上買毒品。有藝人就委托司機或助手向“拆家”買毒品。交易的地方則要看上一層“拆家”如何安排,有可能安排在一些娛樂場所私下交收。”有媒體指出,前段時間吸毒被捕的張耀揚就是“拆家”的一份子。
還有的藝人從國外郵購大麻,更有人索性買種子在家里栽種。因為大麻幾個月長出葉子就可以收成,葉和莖都可以用,頗受香港藝人歡迎。據悉,香港曾經有警方出動直升機搜查在家種植大麻的案例,有的藝人還會偷偷在室內種,用紅外線代替陽光。
3 吸毒種類存在地域區別?
從已曝光的吸毒藝人可以看出,不同地域和圈子的藝人吸食毒品的種類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從全國范圍看,北京市吸毒的種類集中的冰毒、K粉、搖頭丸等新型毒品上,而海洛因等傳統毒品則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和南部邊境地區。
身在香港的圈內人士則表示,香港吸毒的藝人多以可卡因及大麻為主。但新出道的藝人經濟能力有限,大多會選擇價錢較便宜的“K仔(K粉)”。媒體人A回憶道:“在香港拍戲休息的時候一聚集個個都從袋子里拿煙出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那些煙都是自己手卷的,或者是三角形的,而且說話時候一下子就濕了,大家就心里有數了。”
4 明星吸毒場所有哪些?
有吸毒嗜好的藝人通常在3個地方吸毒,第一是自己家里,第二是私人場所,第三是在香港藝人中比較常見的游艇上。“私人場所是指只招待會員的地方,例如一些KTV、酒吧、夜總會或娛樂場所,設立了VIP區,只讓會員進入。又或者一些只招待會員的夜場”,知情人S曾經在香港一家知名導演跟人合開的迪斯科門口看到里面的人打完電話出來,就走到隔壁樓的信箱塞一包東西,之后又有人邊打電話邊走到那個信箱拿貨,“拿完又進去嗨咯”。
知情人B稱:“(在香港)通常上了船,出海后都沒有人管,要水警上船調查才會被發現,這是相對比較安全的地方。”香港一度很流行“星期六派對”,每逢周六一群人租個海灘,然后通知“自己人”聚在一起狂歡。這些周末派對其實做的就是吸毒的事情。“蘇永康就是這樣吃搖頭丸,最后被臺灣警方勒令他戒毒的嘛!”后來因為在海灘很多人看見之后向報社和警察舉報,這些人就索性租個游艇出海玩,在香港那些人不會這么笨把毒品放身上,一般都是去周末派對一次吸到飽就走人。
更有香港藝人嗜毒為命,會流連在內地夜店,主要目的就是和毒品“拆家”打交道。從北京地區看,藝人吸毒的場所則主要集中在KTV及夜店等。在工體二環和后海一帶出沒。2009年,滿文軍正是在工體附近的B夜店被抓,隨后該夜店被停業整頓。
近些年,內地私密夜店越開越多,在內地較易搭通“天地線”(買賣雙方單線聯系,互相不知道對方身份)拿貨,警方和狗仔隊也難以監視,為數不少的香港藝人借此紛紛北上撈金兼吸毒。但近期警方行動力度不斷加大,吸毒藝人也只好頻繁更換吸毒場所,或相約同道中人在家吸毒。
5 歌手是否是“重災區”?
另據經紀人A稱,圈內吸毒的現象確實在音樂圈更為嚴重,“一般來說歌手尤其是搖滾那個方向比較多一些,編曲、音樂人、作曲人之類的可能會相對多一些,演員相對來講可能會有一個比例,但是沒有那么多。”同樣的說法在媒體人K先生那得到了印證,“玩音樂的應該是最多的,其次就是創作者之類的,還有就是模特,演員其實還好”。一般情況下,創作人(尤其是音樂創作人)會更希望通過外界的刺激來獲得創作的靈感,毒品不失為一個捷徑,再加上搖滾文化中向來有對毒品相對包容的態度,“他們會利用這個東西給他們帶來幻覺進行創作,從而得到滿足”。
6 被抓的明星真的是全部嗎?
知情人D透露,現在見諸報端的多是一些影響力比較大的藝人,其中不乏一些是被人帶進吸毒這個圈子的。他透露某星二代就是被另一位女藝人帶上吸毒這條路的,但這個女藝人本身卻并未被警方抓到,反倒是被帶壞的星二代進去了。
另據經紀人A透露,圈內有幾個“毒王毒后”咖位都很高,至今也沒有被警方發現,“比如說某天后,她自己還常開這種大毒趴。還有某天王,算是歌王吧,在內地還挺知名的,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販毒的,給大家提供這個(毒品),他自己也享受”。A還曝料稱,某位唱民歌的大姐大級女星常年吸食毒品,自己也有這個渠道獲得毒品,“她這種就是自己本身就跟黑幫混得挺熟的”。
關于娛樂圈內還有哪些藝人吸毒,沒有人能說出一個準確的數字,被抓進去的藝人,也基本都要哭到面部扭曲才會被放出來。不過從諸多知情人的口中可以了解到,依舊有大把明星沒有浮出水面,現在被抓的或只占整個娛樂圈吸毒人數的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