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近日公布首個擁有全面主控權的電影項目《擺渡人》。該片陣容堪稱強大,梁朝偉主演、王家衛監制,電影原作者張嘉佳擔任導演。從投資參與到全面主導,互聯網站投身影視制作,會帶來怎樣的產業格局變化?
用大數據來宣傳推廣
發布會上,王家衛強調,“這是新的嘗試,因為阿里以科技為內容,《擺渡人》 是互聯網與電影的結合。”阿里影業CEO張強表示,除了拍電影之外,阿里影業將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業務拓展原點,挖掘主流觀影人群的消費需求、消費習慣、人口統計學屬性等方面的信息。
“大數據”這兩年經歷由盛而衰。紅極一時的《紙牌屋》一度被認為是大數據推動優秀制作的經典案例,而到了該劇第二季,“大數據”神話破滅。張朝陽等不少業者表示,“大明星加大導演”組合天然具有市場號召力,無需大數據做依據。強強聯手在滿足了觀眾最初的好奇心后,作品最終還是要靠質量說話。
對此,阿里影業將“大數據”作用定位得更為務實——指導宣傳推廣而非制作,“在宣傳發行上,以大數據的手段找準項目的最佳賣點及宣傳渠道,最大限度地提高營銷的到達率和轉化率”,通俗地概括,就是先把票賣了。張強表示,將充分利用淘寶流量為影片造勢,并通過支付寶平臺來吸引用戶買票。去年內地票房的增長幅度高達36.15%,在一線城市影院基本飽和的情況下,阿里影業將重點瞄準了二、三線城市。由于預售票能以更低的價格吸引到更多消費者,加速二、三線城市觀影行為的普及,阿里影業和以淘寶電影為代表的阿里生態圈,將成為阿里影業產業構建中的核心優勢。
用大數據開發衍生品
除了賣票,阿里影業還想賣得更多。用張強的話說,“在衍生品開發領域,阿里影業也將通過阿里大數據掌握用戶對衍生品的需求,并與阿里巴巴平臺的商家合作,開發受眾喜愛的衍生產品。”
《擺渡人》如何推動衍生品銷售,尚不得而知。不過對于當下正熱播的電視劇 《何以笙簫默》,阿里集團已先人一步挖掘到商機。手機上裝有天貓客戶端的觀眾只需以手機掃描劇集畫面,就能在互動頁面看到與電視劇同步上線的主角鐘漢良、唐嫣等明星同款服裝,還提供互動購買優惠,實現“邊買邊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綜藝節目《女神的新衣》都有類似“邊買邊看”植入。
好內容仍是運營核心
去年各大互聯網企業發力進軍影視業。阿里巴巴以62億港元注資文化中國,收購文化中國60%股權,更名為阿里影業;騰訊舉辦“為虎添翼,騰訊視頻牽手電影產業戰略”發布會,宣布多部電影的拍攝計劃; 愛奇藝成立愛奇藝影業公司并推出“愛7.1電影大計劃”,正式進軍電影行業,隨后又與華策影視成立合資公司;優酷土豆集團正式宣布成立電影公司,定名為“合一影業”。
雖然聲勢浩大,不過精明的網站都選擇了最安全的做法:投資而非制作,成為影片多個投資方中的一個,或是做票務。2013年,在線售票已經達到了40億元左右,未來三年,在線售票市場的整體份額或將超過國內電影總票房市場的50%。
看似熱鬧、實則謹慎的進軍中,阿里影業第一個亮出全面主控權的電影項目。電商領域擁有的絕對優勢,并不意味著觀眾一定會買賬進電影院看《擺渡人》。張強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他表示,“優質內容產品的打造,仍將是阿里影業的運營核心。”(記者 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