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電腦前苦苦瀏覽,比較團購電影票哪家便宜嗎?這早就不流行了。如今,手機“在線選座”成為年輕人購買電影票的主要方式,電商預售更是成為不少片方新的營銷策略。去年國慶檔、賀歲檔的《心花路放》《一步之遙》等片紛紛通過格瓦拉、淘寶、貓眼、微信等電商打響票房預售戰,今年賀歲檔混戰中,新一輪電商預售已經開啟。業內人士冷靜指出,電商售票雖然帶動了市場人氣,提升了影院上座率,但在其火爆的背后仍存隱患。
熱象 預售電商頻發力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壯大,前兩年熱門的團購電影票幾乎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在線選座。過去的一年里,電商售票平臺迅速搶占市場份額,各大片方也紛紛通過電商打響電影預售戰。
早在去年國慶檔期間,《心花路放》通過和美團貓眼合作,創造了先期網絡預售票房超4000萬元的佳績;去年“雙十一”期間,《一步之遙》就被淘寶、微信、格瓦拉等電商平臺盯上,紛紛推出低價預售,最低的只要9.9一張,預售票房近3億元。今年,隨著情人節檔和春節檔將至,電商再次開啟預售大戰:淘寶電影日前推出“19.9元看大片”上線后遭瘋搶,徐靜蕾新作《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不到一小時就預售出5萬張票;即將于大年初一上映的《爸爸去哪兒2》在全國400家影城開啟首輪線下預售,僅2小時13分鐘,近5萬張票被一搶而空,預約人數超座位數10倍。更低價的,還有“貓眼電影:1元看電影,新用戶專享”“蜘蛛網一元季,一元兩張電影票”……
沖擊 傳統模式被顛覆
很顯然,如今電商的售票平臺累積的大量用戶,成為電商預售票的廣大基礎消費群體。對觀眾而言,在線購票則便宜又便利,通過電腦或手機,就能在幾分鐘內選到心儀的場次、座位,并通過輸入兌換碼在影廳門口機器上直接拿票,免去在售票窗口等待的時間;對于電商來說,預售票也成為片方重要的營銷手段之一,不僅可以迅速為影片積累話題和人氣,也為影片正式公映后的票房打下基礎。
數據顯示,近幾年來,電商票房份額在影片全國總票房中的占比越來越高,2013年的全國電影總票房中,在線售票份額約為25%,2014年提升到近40%。而記者從上海多家電影院了解到,目前電商售票份額幾乎占這些影城票房的一半,甚至更多。上海博納銀興影城經理陳慶奕表示,電商預售減輕了電影院的售票壓力,也帶動了影院的人氣。但他同時指出,電商售票對影院的傳統模式沖擊不小,“影院自身的營銷空間沒了,因為電商打出的預售價低于常規價,影城的會員價都沒有吸引力了。”
前景 過低票價有隱患
觀眾對于電商預售票的熱衷,除了便利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票價的低廉。電商售票平臺經常會搞促銷活動,有時不到10元就能購入一張電影票。但其實,這些低價票都是電商本身負擔了差價。例如每售出一張9.9元的電影票,電商要向電影院補貼10到20元元以上的費用,對于售票量大的平臺來說,這樣的促銷代價至少需要花上百萬人民幣。
“電商的低價促銷初期確實可以搶占市場份額,但長遠來看會讓電影變成低廉的消費品,不利于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影發行公司的張先生指出,去年部分檔期整體票房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電商拉低了票價。陳慶奕也認為,長期用低價票促銷,會讓觀眾難以接受正常票價,一旦促銷結束,會導致觀眾的大量流失。陳慶奕建議,作為影院應該有自己的整體規劃,保持一個價格平穩策略,不要被電商所左右。而格瓦拉網站的宣傳人員則認為,電商和影院可以選擇互惠共贏的模式,比如合作舉行網絡購票成為會員、開放空座秒殺等活動。 本報記者 張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