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二季度以來,電視熒屏集體“上新”,《我們相愛吧》、《奔跑吧兄弟》、《花樣姐姐》等韓范兒綜藝扎堆亮相。有統計稱目前韓國熒屏熱播的綜藝節目已有72.45%被引進到中國,占中國熒屏節目比重達43.27%。不過,各衛視在引進版權的同時也紛紛開始進行本土化改造,原創比重已經超過了五成甚至更多。
案例分析:《我們相愛吧》拒叫中國版《我們結婚了》
第二季度幾大代表性的韓國綜藝包括了江蘇衛視的《我們相愛吧》、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以及東方衛視的《花樣姐姐》。這三大節目有一個共性便是紛紛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
例如,江蘇衛視在打造《我們相愛吧》期間,盡管韓方會派出原版《我們結婚了》的主創隊伍全程參與節目制作,但江蘇衛視也派出了多個王牌團隊全程參與。中方節目制片人表示,《我們相愛吧》并不完全是中國版《我們結婚了》,“我們和原版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們堅持走真實戀愛的路線,和‘虛擬結婚’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該制片人還表示,“從錄制的情況來看,幾乎看不到《我們結婚了》的模式痕跡,核心保留的部分就是原版溫暖的氣質。 ”
此外,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的本土化設計也非常明顯,比如在游戲設計上,第二季會加入麻將、圣斗士星矢等全新的元素,這些都是在韓國原版中看不到的。
整體現象:韓綜在華已經開啟3.0時代
在衛視熒屏中,近兩三年間最火的節目模式莫過于韓國綜藝,《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紛紛成為成功案例。今年還會有更多的韓國節目進入中國,江蘇衛視有著“韓國血統”的綜藝除了《我們相愛吧》,還有脫胎于《非首腦會議》的《世界青年說》,就連央視也要推出韓國綜藝《無限挑戰》的中國版。
難道國內熒屏就要這樣任憑“韓風”肆虐?總體來說,韓國綜藝在華已經實現了華麗的進階:在1.0時代,中方以單純引進韓國模式為主,韓國團隊占據了絕對的主導權;過渡到了2.0時代之后,以“中韓聯合開發和制作”的綜藝越來越多,盡管也是脫胎于韓國模式,但中方發揮了一定的原創空間,開始在原創上下工夫;而將要迎來的就是中方制作團隊進行本土化比重更大的3.0時代,韓方除了把關關鍵環節,其他都給予了中方團隊足夠的自主空間。
業內分析:韓國業內人士預測五年內中國或反超
為何國產綜藝對“韓范兒”如此青睞?業內專家表示,不僅是在中國,目前在日本等亞洲地區,韓流綜藝的流行程度也遠遠勝于歐美綜藝。相較于歐美綜藝節目,韓國綜藝節目似乎更受到亞洲人的青睞。《我們相愛吧》制片人從制作角度分析稱,“歐美綜藝有詳細的一套工業模板,可以完全照搬,但是韓版模式對于中國電視人來說更像手工作坊,就像跟著師傅學手藝一般,從理念、創作的磨合中,得到進步和提高。 ”
在兩國制作團隊的接觸過程中,韓國電視人也看到了中國電視節目所具備的不可比擬的優勢:韓國綜藝雖然發達,但制作經費有限,其重要程度是低于電視劇的,一個綜藝節目一年的制作費都比不上16集電視劇制作費的一半。從明星的級別上來說,綜藝節目能請到的大咖少之又少,一旦知名度足夠高后,就會轉向影視劇領域。
此外,某位韓國電視界業內人士也斷言,五年后,韓國節目將被中國反超,就好比大陸影視作品對此前領先的臺灣“逆襲”,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李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