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訊(記者 馮遐)作為近10年來首部回歸衛視黃金檔的刑偵劇,《刑警隊長》在江蘇衛視、重慶衛視熱播成為討論熱點。2004年廣電總局曾規定涉案劇不得進入黃金檔,直到《刑警隊長》的出現。為什么該劇敢于觸碰政策禁區?在昨日該劇的研討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出品方首次正面回應。
不同于以往刑偵劇純屬虛構,《刑警隊長》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主角顧銘的原型是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隊隊長顧锳。2010年,58歲的顧锳在辦案途中不幸犧牲,此事在當時引起輿論強烈反響,也讓制作公司萌發了拍劇的想法。但是在籌拍之初,過程并不順利。編劇陶純曾經透露,在片方找到他之前,已經找過兩三個編劇折騰了兩年多,但劇本始終“難產”,最主要的原因是既要寫得精彩好看,又擔心觸碰廣電總局的“雷區”,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并不容易。
而對于外界認為的“涉案劇不能進入黃金檔”的規定,出品方昨日在研討會上表示,總局并非限制了所有涉案題材的電視劇,對于涉及純案件、展現犯罪過程、暴露偵破手段、有血腥暴力內容的涉案劇才不被允許進入黃金檔。其次,《刑警隊長》是根據真人事跡改編創作,并與公安部宣傳局合作,具有宣傳英雄事跡和普法作用,可上黃金檔。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副司長劉梅茹昨日也表明了觀點,并首次強調了“區別對待”,“其實總局一直倡導、支持現實題材的創作和播出,公安題材是現實題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觸及社會現實的銳度,展現戲劇沖突的烈度,拷問人性的深度,以及由此能夠達到的引領精神價值的高度,具有其他題材難以比擬的優勢,本應是創作的熱門類型。但由于曾經走過的一段彎路,2004年開始總局不得不對涉案劇采取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管理政策。不是說公安劇一律不能進黃金檔,也不是黃金檔的標準難以解釋,這個標準也不是多么高不可攀。業界對政策可能存在誤解,也可能清楚政策,但因為難度而選擇避開,確實這些年來獲得廣泛認可的優秀公安劇不多。”
作為一部口碑和收視雙豐收的電視劇,在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看來,《刑警隊長》為將來電視劇如何寫先進模范英雄提供了非常好的兩個啟示。“第一個是不拔高他的起點,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很多英模劇的特點就是起點拔得太高,照顧別人家老婆孩子不照顧自己家老婆孩子,這種已經成為一種慣性,但這個作品不是這樣的;第二個它敢于寫英模人物當中內心的某些沒落,甚至某些缺點、缺陷,這樣的人物才立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