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十二”讓人們體驗了一把真正的O2O,通過線上支付的優惠帶動了線下實體店的瘋狂熱銷。在健康保險領域,一波O2O模式也正在襲來:保險公司或自己開發APP,或與第三方在線咨詢機構合作,力圖融合線上咨詢和線下買藥或就診,以及診后咨詢,既為保險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同時也寄望以此拉動健康險發展。
多險企推健康APP
近幾個月,國務院連續發文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日前在落實國務院意見的動員會上指出,從2014年至2020年的7年間,健康保險年均增速預計可以達到25%以上,2020年全國健康保險保費收入將達到6000億元。
在促進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新思路上,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正在試水O2O模式,即融合線上咨詢和線下買藥或就診,以此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同時拉動健康險業務發展。例如,在今年“雙十一”期間,陽光財險推出“天貓醫藥險”,用戶通過醫療專家電話健康咨詢,根據醫生建議去天貓醫藥館購買藥品,確認收貨后由保險公司賠付藥款。
中英人壽則與目前國內最大的移動醫療平臺春雨醫生開展合作,推出了微信健康咨詢服務,不管是否為中英人壽客戶,只要關注或綁定中英官方微信,即可通過“健康咨詢”功能隨時隨地與醫生線上交流,獲得醫生的專業指引和解答。
平安健康則在近期低調推出了其健康醫療APP“平安健康管家”,包括問疾病、看名醫、測健康等5個模塊,該公司還每周推出“名醫來了”系列問診活動,邀請國內三甲醫院醫生坐診,包括乳腺科、兒科、泌尿外科等,與用戶進行線上醫療互動。
交銀康聯推出的交銀健康管家則是與健康微能量進行合作,以疾病為基礎分類依據,讓客戶享受方便的“導醫”服務,找到相應的醫院及科室和專家,目前主要服務于醫療資源較為豐富的北京和上海地區。
事實上,今年下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利用線上咨詢方便快捷的特點低調布局互聯網醫療領域。業內人士指出,傳統零售業已經開啟O2O模式,在商業健康險領域,這一模式的市場前景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
為控制健康險成本
無論是自建APP還是與第三方合作,目前險企的在線咨詢服務主要扮演著引導的角色,即根據咨詢者的情況引導其到醫院就診或者到藥店購買藥,也有部分服務是針對病患確診之后的繼續治療以及病后康復等。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的在線問診創業公司正在探索通過與醫院和藥店的合作引流來實現盈利。通常情況下,病患在線咨詢后,一部分需要去醫院進一步深入診斷或治療;另一部分可自行購買非處方藥治療。由此,在線咨詢的價值用戶篩選工程就體現了出來,這也是在線問診創業公司將導醫或導藥作為盈利突破口的原因。
不過,某健康保險公司研究部人士表示,對于保險公司而言,與在線問診機構合作除了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之外,其最終目的有兩方面,一是要拉動健康保險業務的發展,二是要控制醫療成本,減輕賠付壓力。目前,保險公司的在線咨詢還處在初級階段,即為客戶或潛在客戶提供咨詢,這類服務對保險業務的拉動作用尚未體現出來。但從長遠看,這種O2O模式對險企的最大價值之一在于,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線上服務獲得豐富的數據資源,再對這些資源進行分析挖掘,從而完善產品設計,或者對客戶進行健康管理,減少患病的可能性,從而減少賠付。
- 相關閱讀
-
千年古寺內,“功德箱”魚目混珠竟成上市公司“小金庫”
原標題:千年古寺內,“功德箱”魚目混珠竟成上市公司“小金庫” 當你在一些寺廟場所向功德箱內投錢的時候,你知道這些錢最后都去哪兒了嗎?你是否能接受,很多“功德箱”,其實是旅游景區甚至上市公司攫取利潤的...
-
銀保跨年現“階梯手續費”協議保費越多浮動越大
原標題:銀保跨年現“階梯手續費”協議 保費越多浮動越大 為了提高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的積極性,險企跨年沖刺階段,“階梯手續費”協議出現在銀保江湖。 部分險企與銀行簽訂協議,當銀行代理的某保險產品保費超過一定額...
-
四大上市險企前11月保費趕超去年全年明年業績向好
原標題:四大上市險企前11月保費趕超去年全年 明年業績向好 根據部分險企新近公布的前11月保費收入測算,四大上市險企今年前11月保費收入已接近去年全年收入。業內人士普遍預期,保險公司2015年“開門紅”將錄得...
-
太保安聯健康險成自貿區首家專業健康險公司
原標題:太保攜手安聯進軍健康險市場 設立專業公司進軍健康保險產業,人保、平安等保險巨頭先發制人搶占了高地,唯獨中國太保遲遲沒有動作。不過,中國太保集團副總裁孫培堅昨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其與全球第三大...
-
今年6家險企航運中心獲批市場呼喚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
原標題:今年6家險企航運中心獲批 市場呼喚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 隨著太平財險獲準在上海試點設立“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航運保險運營中心”,截至目前為止,今年已有6家保險公司籌備航運中心的申請獲得批準,加上已經...
-
緩解險資另類投資壓力2015年將嚴控一年期高現價產品
原標題:緩解險資另類投資壓力 2015年將嚴控一年期高現價產品 2014年僅剩最后十幾天,更具有吸引力的高現金價值保險產品成為不少保險公司的銀保渠道主打產品,甚至連此前對這類產品“不感冒”的部分中小險企也加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