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廣州10月17日電 (記者鄧圩)10月11日,經過供電人員持續緊張搶修,廣東省全面恢復受臺風“彩虹”影響地區供電。廣東電網表示,廣東地區臺風多發,如何提高電網的防御能力是重點研究課題,科技創新手段對廣東電網駕馭全國最復雜的省級電網,成功經受住臺風的挑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據了解,由于在臺風前提前啟動預警監測系統,廣東電網9月30日開始實時監測臺風的路徑、風速、受影響設備范圍等。這個集“功能導航區+地圖區+數據看板區”為一體的預警系統,內含臺風動向預測、跳閘線路故障監測、線路受損輔助分析等十大功能。自2013年建成應用以來,已經成功預警“天兔”“威馬遜”等多次強臺風,并不斷完善和改進其預警的精確性。
臺風中,依托智能調度平臺,廣東電網根據線路跳閘情況進行故障判斷,對于一些瞬時故障開展合理強送,保障用電。尤其是針對一些民生類單位優先安排送電。
“空軍”巡線隊加盟災后巡檢令搶修更加高效。此次,廣東電網首次采用“有人直升機+無人機”雙機勘查的方式巡檢,單是10月8日就飛行380公里共32小時,比傳統人工巡視節約120個小時!大大縮短了搶修復電時間。
另外,近年來廣東電網加強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今年6月剛投產的500千伏湛江東海島輸變電工程,工程塔基采用新型的“雁翅塔”,具備更高的安全性能和抗風能力,得以有效應對臺風“彩虹”的正面襲擊,保障了寶鋼湛江鋼鐵基地穩定的電力供應。
而今年8月底完成的2000多項防風加固工程,除了裝設拉線、加固基礎、優化橫擔等外,更應用了聚氨酯材料電桿、非金屬拉線等新材料,對抗臺風起到重要作用。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18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