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周素雅、郝帥)今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并就《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相關內容進行解讀。會上,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司長吳曉表示,近年來,農村新型業態不斷涌現,農業產業鏈不斷延伸,農業功能不斷拓展,農村一二三產業呈現了融合發展的勢頭,這個勢頭對農民增收、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
現階段為什么要強調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吳曉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從國際經驗來看,為了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業的競爭力,日本、韓國等都從完善農業產業鏈和供應鏈、發揮農業的多種功能性、發展第六產業等方面尋找適應本國特點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這些國家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經驗對于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借鑒。
第二個因素,從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來看,加快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具備了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條件。
吳曉介紹說,機遇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工農新型城鄉關系已經逐步形成,為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創造一個好的制度環境;其次,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和精神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為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也帶來了一個廣闊的市場空間;第三,從內生動力來看,農村改革全面深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社會資本迅速增加,為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內生動力;第四,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農產品加工業不斷轉型升級,新興技術迅猛發展和廣泛的應用,為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撐。
第三個因素,從發展階段來看,農村產業已經呈現了一個融合發展的好的勢頭,但仍然需要政府加大支持的力度。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像觀光、休閑、農業、農產品電子商務、工廠化農業等新型的業態不斷涌現,農業產業鏈不斷延伸,農業功能不斷拓展,農村一二三產業呈現了融合發展的勢頭。這個勢頭對農民的增收、經濟的增長帶動作用日益在顯現。
“實踐證明,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符合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吳曉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