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 龐無忌)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李鎮1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各項改革任務加快落實落地,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中央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等領域的營業收入占比超過70%。
一是著眼增強國有經濟戰略功能,在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把握這一輪改革的重點和特點,加快健全有利于國有企業履行功能使命的制度機制,推動企業堅決服務國家戰略部署,更好地承擔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務。比如,通過布局優化結構調整、調存量和優增量并舉,持續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也就是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目前,中央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等領域的營業收入占比超過70%。再比如,進一步完善主責主業動態管理制度,重新核定了30家中央企業主業,加快清理退出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目前中央企業主業投資占比和從事主業的子企業數量占比均超過90%。
二是著眼激活國有企業發展潛能,在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上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方面,持續健全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國有企業基本實現了黨委(黨組)前置研究事項清單的動態優化,董事會建設進一步加快,約97%符合條件的子企業已經建立了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的管理制度,企業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另一方面,著力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推動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走深走實,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得到嚴格落實,中央企業管理人員與業績掛鉤的浮動工資占比超過60%。
三是著眼提升國資監管整體效能,在統籌“放得活”和“管得住”上取得新的成效。堅持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監管,全面實施“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先后出臺26個具有針對性的行業考核實施方案,2025年對中央企業考核的個性化指標占比達到76%以上。政策的供給精準性、科學性進一步增強。同時,國資委持續加強出資人監管,加快構建“上下貫通、實時在線、自動預警”的智能化、穿透式監管系統,做到產權、資金、債務、薪酬、采購、貿易等工作全覆蓋,努力實現“經營行為可視、資金流動可溯、重大風險可控”,取得了積極進展。
下一步,國資央企將對照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明確任務,一項一項攻堅,既抓進度更重質量,既抓總體也重視個體,確保改革任務高質量完成,交出一份經得起檢驗的答卷。同時,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認真謀劃好、落實好新的改革舉措,不斷豐富改革內涵、加大改革力度、確保改革實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