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9月19日電 (閆文陸 陳乾 馬媛 王文霖)一列滿載100標箱電子產品的中歐(中亞)班列18日從霍爾果斯站鳴笛啟程,駛向格魯吉亞波季。在阿拉山口站,一列換裝的入境中歐(中亞)班列即將開往西安國際港站。新疆霍爾果斯、阿拉山口這兩個西北邊陲的國家一類口岸,如今正以科技賦能“硬聯通”、以協作暢通“軟聯通”,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
霍爾果斯站集裝箱換裝場內,一臺臺門吊正有序對入境中歐班列進行換裝。楊利業 攝今年以來,霍爾果斯、阿拉山口鐵路口岸通行中歐(中亞)班列數量保持穩步增長,今年截至8月通行中歐(中亞)班列11722列,同比增長10.4%。馳騁于亞歐大陸的“鋼鐵駝隊”,不僅將“中國制造”加速送往歐洲,也讓亞歐特色商品源源不斷進入中國市場,成為國際貿易鏈上的“穩定器”和“加速器”。
在霍爾果斯口岸站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的電子大屏上,列車運行線路圖實時跳動。“列車在站運行狀態檢測識別系統”自今年7月1日試運行以來,檢測識別率達99.9%,減少日班現場作業量20%。霍爾果斯口岸站技術科副科長朱新保表示,該系統實現接發列車運行、商務狀態等智能監測,是智慧口岸建設啟動后投用的新項目。
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鐵科院、北京交大、中南大學等專業力量,圍繞信息系統集約化、運行管理數字化、設施設備智能化、綜合服務便利化四大方向,系統布局32項具體任務。今年7月12日,(霍爾果斯-阿騰科里)綜合查驗場“站間透明系統”投入使用,加快了行車信息數據傳遞,每列班列節省通關時間10分鐘,日均能夠省出2列入境班列接車時間。
“我們正重點整合數字口岸、貨票、聯運票據、海關‘單一窗口’等多源數據,為各類通關業務提供數據支撐。”朱新保介紹,關鐵聯合工作專班致力推動列車編組信息、車輛調度動態等數據的電子化共享,打破數據壁壘,實現“零距離傳輸”。
在集裝箱換裝場,橘黃色門吊平穩移動,工程師們專注收集作業參數。霍爾果斯口岸站技術負責人蔣鵬飛表示,正在推進的智慧門吊系統集成自動化作業管理、調度、龍門吊遠控等子系統,未來將實現霍爾果斯口岸站集裝箱堆場自動化作業。
作為新疆鐵路首個鐵路口岸——阿拉山口站擴能改造后的口岸通行效率已日益凸顯。2022年11月,蘭新鐵路精河至阿拉山口增建二線工程啟動,2023年11月30日雙線電氣化開通運營。同年9月29日,新建綜合查驗場正式投用,標志著增建二線工程全線開通。今年截至目前,阿拉山口口岸站寬、準軌單日接發列車突破24對,口岸寬、準軌接運能力分別提升30%和15%。
作為國家向西開放的陸路雙樞紐,霍爾果斯與阿拉山口口岸站以科技賦能,加基礎設施提升雙輪驅動,推動口岸經濟從“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
馳騁的“鋼鐵駝隊”,既是經貿往來的橋梁,也是中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隨著智慧口岸建設深入推進和基礎設施持續升級,這兩條聯通亞歐的黃金通道,正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更強勁的“中國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