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6月5日電(記者李慧)今年主汛期目前已至。據中國氣象局預計,今年汛期農業氣象災害將呈旱澇并重,預計區域性、階段性的旱澇災害較明顯,并有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為有效應對厄爾尼諾現象,秋災早防、趨利避害,近日,農業部防災減災專家指導組制定了《應對厄爾尼諾現象技術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在糧食生產中堅持避災與抗災并重,加強分類指導,推進科學抗災。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分析說,多年研究數據表明,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時,秋季我國南方可能出現低溫陰雨,北方可能出現秋旱,東北初霜凍時間可能提前,不利于南方中晚稻和北方秋糧產量形成。同時,北方冬麥區可能出現秋冬連旱,影響秋冬種生產。農業部要求各級農業部門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發育進程和重大災害發生情況,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制定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技術指導意見,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指導,推進抗災增產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同時,加強與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及時落實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支持農民開展災后生產恢復,減輕災害損失。
農業部專家建議,南方要重點防范低溫陰雨寒露風,科學確定品種,適期移栽培育壯苗,科學施肥促早熟,控水增溫防范凍害,搶收搶曬顆粒歸倉。北方要重點防范秋旱,提前檢修灌溉設施,加強旱情監測,一旦旱情發展蔓延,在有灌溉條件的田塊,采取一切措施,集中有限水源澆水保苗,減輕干旱損失。東北要重點防范早霜,充分發揮機械作用,加快作物生育進程。科學肥水管理,促進水稻多生快生,增加收獲穗數。適時追肥促早熟,采取綜合措施防早霜,確保安全成熟,提高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