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涵蓋很廣,但其核心要義在于誠信。一諾千金,誠實守信是商人最重要的品德。那些貪圖眼前之利,弄虛作假,坑蒙拐騙的無良商人也許可以得手于一時,但絕不會長久,遲早會被社會所唾棄。譬如這些"跑路會長",終將無可遁形
“會長跑路”現象的發生,極大地損害了商會的聲譽,這些無德行徑不僅讓商會聲譽受損,還讓會員受害。因此,有必要反思,什么樣的人才能擔當商會領導之重任。
無論古今中外,也無論城市鄉鎮,地方商會在當地的影響力、號召力都不容小覷,商會是政府倚重,民眾尊崇的民間組織。在人們眼中,商會是業內精英聚集的社會團體,會員都是經商有方,有財富、有影響的企業家。至于商會會長這樣的商業領袖,更是聲名赫赫,德高望重,一呼百應的工商界翹楚。
陳嘉庚,著名的僑商領袖,南僑總會主席,一生勤儉,艱苦創業,積累下的巨額財富幾乎全部用在了當地和家鄉的教育以及支援國內抗日戰爭上。他帶領南洋華僑,先后為中國抗日軍隊捐獻了15億大洋,他創辦的廈門大學、集美大學以及眾多的中小學,為祖國以及新加坡培養了無數的青少年。他的愛國義舉和高尚品格被海內外人民所稱頌,毛澤東主席評價他為“華僑旗幟,民族光榮”。
盧作孚,民國時期的商業巨子,“輪船大王”。同陳嘉庚一樣,他一生都在捐助教育,興辦學校,創辦報紙,鄒韜奮等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的新聞刊物都得到過他的資助。抗日戰爭時,民國政府西遷重慶,是他的民生公司出動大批船只,冒著日寇飛機的轟炸將大批人員和物資運送到重慶,而他卻付出了多艘輪船遭受重創,船員犧牲的生命的代價。他的商業才華和愛國情懷感動了國人,毛主席稱他為“愛國資本家”。
提起這些名字,真是如雷貫耳,讓人肅然起敬。為什么?因為他們不僅用自己的商業智慧創造了巨額財富,而且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反饋社會的種種義舉彰顯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這樣的人才能稱為名副其實的商業領袖,這樣的人才堪當商會的領導。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商業領袖應該是道德楷模,商會會長必須由道德高尚者來擔當。
那么如何來保證這一點呢?除了加強商會組織及日常工作的法制思維之外,道德建設是另一個重要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法律和道德的辯證關系。的確如此,法律是強化的道德,道德是法律的基礎。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私心尚且無存,怎么可能去觸犯法律?所以,要想法律在全社會充分發揮效力,道德建設至關重要。
行商須有德,有德行則遠。這是歷代商人總結出來的經商之道,也是社會認同的一個商業準則。所謂“先做人,后做事”,就是說的這個道理,一個人必須先樹德,才能做成事業。道德的涵蓋很廣,但其核心要義在于誠信。一諾千金,誠實守信是商人最重要的品德。那些貪圖眼前之利,弄虛作假,坑蒙拐騙的無良商人也許可以得手于一時,但絕不會長久,遲早會被社會所唾棄。譬如這些“跑路會長”,終將無可遁形。
在中國商界叱咤風云的晉商、徽商、浙商、蘇商,哪一個商幫不是因為重視誠信才取得了輝煌業績?
因此,在推選商會會長是不是要在道德考核上進行嚴格把關呢?而現在的情況是有些商會在成立之初就疏于把關,這不能說不是造成“會長跑路”現象產生的一個主要原因。
中國的商會數以萬計,在民營經濟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各級商會都應該加強對會員的道德教育,切實把那些品德高尚,熱心公益的商業領袖推舉到商會領導崗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