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民營經濟史還是中國經濟史乃至世界經濟史的角度來說,上周時間長度雖然未變,但時間厚度卻暴增不少,因為亞歐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更上一層樓”。
何以說是“更上一層樓”呢?首先,還是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的歐洲之行說起。馬云于15日抵達德國,20日離開巴黎。在這5天里,馬云不僅因其馬不停蹄地跨國掃貨行為,被評為“中國第一代購”,更是受到了歐洲多國政要高密度會見。
馬云的“受寵”歐洲行,說明了歐洲對中國經濟潛力的認同與信賴。歐洲對中國經濟的看好,也體現在上周英國在內的歐洲五國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的國際重大新聞事件里。
有經濟學家分析認為,雖然本月末是亞投行接受新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的截止日期,但依據現實技術操作層面來講,3月17日實際上已經算是亞投行創始成員國最后的“上車日”,而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盧森堡等歐洲五國于上周紛紛宣布“買票”,正是希望追趕上這通往“創始成員國”的最后一班列車。
毫無疑問,隨著亞投行的成立,中國民企“走出去”的國際大環境更加優越與自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5年要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讓中國企業走得出、走得穩,在國際競爭中強筋健骨、發展壯大”等目標。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民企勢必會迎來“走出去”發展的千載良機。
識時務者為俊杰。無論企業年齡幾何,許多民企近年來都積極抓取良機,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前行。北京市商務委于上周公布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共2700余家境內投資者在國(境)外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分布在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對外直接投資額182.26億美元。而2012年以來,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熱情高漲,對外投資規模激增。從2004年到2014年的相關對外投資數據可以看出,民營企業成為北京市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力量。
民營企業正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一些非常年輕的企業也在參與其中。上周,圓通速遞作為一家年輕企業,也抓住中韓自貿區的契機,與菜鳥網絡開展合作開啟其國際航線,踐行并參與到中韓跨境電商的戰略發展。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雖然亞歐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關系日漸親密,與歐洲國家對亞投行的積極響應相反的是,美國和亞太地區的主要伙伴目前還未改變其冷眼旁觀之態。正如亞投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樣,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也還要“繼續努力”。
綜觀上周之事,可謂是“家事、國事、天下事”。當國家將企業“走出去”作為國之大事去做,民營企業更應該積極參與其中,將“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作為企業家自己的事兒。正如馬云在21日對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山姆·威爾士、普華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禮、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董事長漢斯-保羅·博克納、葛蘭素史克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偉杰、美國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泰國正大集團執行副董事長謝吉人、ABB集團首席執行官史畢福等眾多跨國巨頭所說的那樣,“還要尋找那個‘失去的拼圖’,以完成未來那張完整的拼圖。”
最后,還是把焦點再度放回到馬云身上吧,本周馬云的湖畔大學要正式開班講課了。據悉,馬云攜馮侖、郭廣昌、史玉柱、沈國軍、錢穎一、蔡洪濱、邵曉鋒等八名企業家和學者共同創辦的湖畔大學將在3月25日開課,35位來自不同領域的CEO將會齊聚杭州,共聽“馬校長”講課。
當然,不曉得開學典禮上,集聚民企“大咖”的湖畔大學校園里,馬云會有哪些意料之外的演講呢?說不定還會秒速集結出寫滿“馬校長”經典語錄的經商寶典,營銷廣告語則是“你不得不讀的互聯網經濟最暢銷紅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