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通遼9月1日電 題:內蒙古開魯9萬畝雞心果欲在海外“覓知音”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我們瞄準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及東南亞市場,開魯的果品正在申請供港基地認證。實現認證后,對開魯果品出口到歐洲國家走向全世界,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對于家鄉的林果產業前景,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林業工作站站長孫世民信心滿滿。
金秋九月,碩果飄香。開魯縣9萬余畝雞心果陸續進入采摘季,果農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品嘗“甜蜜的滋味”。
圖為雞心果裝箱現場。 劉源豐 攝走進開魯縣林發村,一串串紅彤彤的雞心果掛滿枝頭,果香四溢。果農郝志敏和工人們穿梭在林間,只見果農們有的摘果,有的裝箱,動作嫻熟而敏捷。
說起果園的經濟效益,有著7年果樹管理經驗的郝志敏打開了話匣子。“我家有20畝地的果園,今年迎來了盛果期,果的質量非常好,客商上門收果。粗略估計能摘1萬多斤果,按每斤4元錢計算,能收入4萬元錢。”郝志敏說。
雞心果又名錦繡海棠,因其果實形如雞心,色如血,故被稱為“雞心果”。20世紀70年代初,當地北興村、高若村、林發村等多地陸續發現了雞心果。20世紀90年代,通遼市林業科學研究院開展全市果樹品種選優時,發現了該品種,并進行選育研究。
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土壤及氣候條件,使開魯縣的雞心果色香味俱佳,維C含量是普通蘋果的3倍左右,有著蘋果中“維C之王”的美譽。
圖為果農喜摘豐收果。 呂志敏 攝由于經濟效益好,小小雞心果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果”。每到收獲的季節,多地客商如約而至。
“我來開魯收果有10年了,每年的收購量在100萬斤左右。開魯的雞心果亮度和甜度都非常好,品質也一年比一年好,在黑龍江市場很受歡迎。”黑龍江客商高佰全介紹說。
鄉村產業興旺,離不開合作社的帶動引領。開魯縣紅滿園果樹專業合作社800畝雞心果已經進入了成熟期,每天都會有70多名工人摘果、裝箱,帶動了當地果農務工增收。
“把我們雞心果作為精品果銷售,讓老百姓看到果的價值,我們后期還要進行雞心果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在果干、果汁、果罐頭上下功夫,把雞心果產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增收。”合作社負責人莊麗媛說。
圖為雞心果掛滿枝頭。 呂志敏 攝近年來,開魯縣將林果產業作為提升縣域經濟,加快“強縣富民”進程的“五大產業”之一重點扶持,形成了從國家到自治區、市、縣、鎮、村完備的技術體系,保證開魯縣的林果產得出、質量好、賣得好。
“同時加強冷鏈配套建設,開魯縣已建成水果冷藏庫和氣調保鮮庫7000平方米,還有6000平方米冷庫正在建設中,目前已購進移動冷庫5臺,形成完備的冷鏈儲藏體系。”孫世民說。
據了解,開魯縣的林果產業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目前果品經濟林已經發展到30萬畝,其中雞心果栽培面積9.32萬畝,盛果期面積1.56萬畝,年產雞心果1.56萬噸。3年后,全部進入盛果期,年產雞心果將達到10萬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