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嘉興9月7日電(張雨滴 褚晶君)走在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楊莊村觀釘橋片組的浙江省級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千畝示范田(以下簡稱“示范田”)間,可以看到綠油油的稻苗整齊劃一、雜草不生。
示范田何以取得良好的種植效果?原來該示范田采用黑膜覆蓋機插秧新技術——在常規機插秧基礎上,在田地上先覆蓋一層黑色地膜,再進行插秧。
無人機播種 南湖區傳媒中心供圖“這是一種生物降解膜,兩個星期以后,會自動降解。”示范田主人、新豐豐碩家庭農場負責人蔡建良介紹,覆膜后無需噴施除草劑,既能防止稻田肥料流失,又封閉了雜草的生長空間,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水稻生產的草害問題。
“草害對南湖水稻種植的影響越來越大。”南湖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峰說,尤其是近段時間持續的高溫天氣讓雜草瘋長,對稻田管理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管理不當的稻田,可能三分之一都是雜草。”高峰表示,尤其是雜草稻即民間俗稱的“鬼稻”,因與栽培稻擁有相似的特性,無法用除草劑消滅,只能依靠人工除草。除草難成為南湖區水稻種植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除草劑影響稻谷品質,雇傭人工費越來越高昂。”蔡建良坦言,“穿”上這層黑膜,這130畝的示范田沒有使用除草劑,也能讓雜草銷聲匿跡。
“我們另外沒有黑膜覆蓋的500余畝稻田,僅人工除草就已花費11萬元(人民幣,下同),接下去還得繼續經常性地除草。”蔡建良說。
據了解,2021年,田地首次使用黑膜覆蓋機插秧新技術后,不僅節省多次人工施藥除草成本,且稻米品質明顯提高,每公斤稻米銷售價格可比常規的提高2元。
“智慧農業不僅僅讓農業生產效率更高、產量更有保證,其精準化的管理還能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品質,讓百姓吃上更優質的食物。”高峰表示,南湖區將持續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讓更多“智慧農具”為農業插上“智慧的翅膀”。
如今的南湖,改良過的播種機實現種肥同播,一天時間就能施肥500畝;裝載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的拖拉機翻耕土地解決翻耕深淺不均問題;綠康農業1.5萬畝的晚稻采用無人機撒播,一天可以播300畝,效率提高了近四倍,節約60萬元播種費……在這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場景因走入田間地頭的科技而越來越難見到。
得益于現代化都市型農業的機械化和智能化管理的持續推進,“看天吃飯”的傳統耕作模式被更高效、更精準、更智能的田間管理方式所替代,并成為新時代農業生產的新范式。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南湖區累計示范推廣植保無人機、北斗智慧管家等智慧農機130余臺,創建“機器換人”示范基地7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3.79%,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6.84%。(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