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楠
北交所首現上會被否企業,為二度“沖A”的安徽泰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達新材”)。
據北交所官網9月19日發布的上市委審議會議結果,泰達新材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
泰達新材于2014年掛牌新三板,去年6月精選層掛牌申請獲受理,保薦券商為華安證券,從受理到上會歷時一年有余。
泰達新材的“沖A”之路頗為坎坷。2017年,公司擬創業板上市,但上會被否。五年后,泰達新材的北交所上市之路再以上會折戟告終。
在高質量擴容背景下,年內北交所上市審核持續加速,過會率保持高位。隨著首家被否企業誕生,市場高度關注,上會企業被否的情況是否將陸續出現?
“之前北交所上會只出現過三種情形:過會、暫緩、主動終止上會,泰達新材首開了上會被否先河。這表明未來上會被否將不再稀奇,不過預計也不會成為常態。”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告訴記者。
毛利率等三大問題被關注
北交所官網顯示,目前,泰達新材審核狀態已變更為“上市委會議未通過”。
資料顯示,泰達新材成立于1999年,主要從事重芳烴氧化系列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所屬行業為精細化學品制造業,公司主導產品為偏苯三酸酐。
盈利情況上,近三年,泰達新材營收逐年攀升,凈利潤大幅提升。
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39億元、2.09億元和2.82億元;歸母凈利潤574.06萬、3538.83萬和6581.68萬元。
但泰達新材在招股書中指出,公司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凈資產規模遠小于同行業上市公司,抗風險能力較弱。
早在2014年1月,泰達新材就在新三板掛牌,去年6月公司擬在精選層掛牌。伴隨北交所宣布設立,公司計劃于北交所上市。
據招股書,泰達新材原擬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不超過750萬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后不超過862.5萬股,發行底價為16元/股。
此次申報北交所,公司擬募集資金1.12億元,超半數(0.6億)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其余0.52億資金用于“年產1.5萬噸偏苯三酸酐擴建項目(二期)”。
此次上會,上市委提出三方面問詢問題,涉及毛利率變動、收入利潤增長,以及發行人與產品供應商安慶億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安慶億成”)相關關系。
其中,毛利率方面,上市委提到,2018年至2021年,發行人偏酐產品毛利率分別為9.62%、10.20%、22.91%和 30.74%,呈現快速增長趨勢,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正丹股份(300641.SZ)及百川股份(002455.SZ)同類產品毛利率變動趨勢不一致,且2020年以來毛利率顯著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要求該公司結合財務數據分析說明毛利率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及合理性,上述增長趨勢是否可持續等。
與此同時,泰達新材與供應商安慶億成的合作也被關注。上市委提到,發行人2016年及2019年度凈利潤持續下滑,2020年凈利潤大幅上漲,凈利潤變動時點同發行人與安慶億成的合作時點吻合,要求發行人說明業績波動與安慶億成采購之間的關系,發行人采購安慶億成偏三甲苯的公允性,是否存在利用安慶億成調節利潤的情況。
曾沖刺創業板上市被否
“泰達新材成為北交所包括前身精選層歷史上首家上會被否企業,將本次上會問詢的問題和其在創業板上會被否時所問詢的問題相綜合,其兩次被否原因重點還是在企業內部管理的規范性和業績的真實性兩方面。”周運南認為。
記者關注到,在此前的三輪問詢中,泰達新材毛利率、供應商合作情況就被提及。北交所曾就該公司毛利率顯著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與安慶億成戰略合作是否涉及突擊業績情況發問。
而在此前泰達新材沖刺創業板IPO時,公司業績真實性也成為監管審核中關注的重點。
2017年7月31日,泰達新材上會被否。創業板發審委曾針對公司高管薪酬、主要產品銷售價格等情況發問。其中,發審委提到,發行人董監高中年薪最高的為總經理的7.62萬元,要求發行人代表將高管薪酬和同行業可比公司進行分析比較說明是否存在刻意壓低薪酬增加業績的情形,發行人的薪酬水平能否保持高管和員工的穩定。
值得一提的還有,去年6月,全國股轉公司在審查問詢函中,曾針對該公司前次IPO被否情況發問。
股轉公司要求發行人補充披露前次IPO被否的原因,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后續解決情況,是否存在影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事項,相關事項是否持續存在,是否對本次公開發行進入精選層存在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對于北交所后續審核情況,周運南認為,(上會被否)不太會成為常態。“因為具備被否較大可能性的公司,大部分會跟滬深IPO一樣被問詢到發行人或保薦人主動終止。”他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