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9月21日電 (記者 吳蘭)“作為初創型小企業,必須學會放棄,集中有限資源做專一事,培育企業個性。”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臻在“建行杯”安徽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展上給創業者建議,“創業需要熱情與使命感,沒有熱情你就不會跨出第一步,所以要有一顆勇敢的心。創業是個極其艱難的過程,勇氣決定是否走出來、毅力決定能走多遠,眼力決定著高度。”
在合肥主會場,近400名創新創業代表,攜帶160多個優質雙創項目進行了集中主題展示。 韓蘇原 攝據介紹,安徽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展是2022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雙創周合肥主會場的一項重要活動,魏臻在該活動上向大學生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歷。
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于9月15日至21日舉行,活動周以“創新增動能,創業促就業”為主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主會場設在安徽省合肥市。通過主會場活動、海外活動、線上活動等近1000場系列活動,全面回顧并展示近年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取得的新進展、新成就和新突破,把創新創業更好地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在合肥主會場,近400名創新創業代表,攜帶160多個優質雙創項目進行了集中主題展示。 韓蘇原 攝1985年至2001年,魏臻先后在安徽省傳感器廠、合肥市煤氣制氣廠、合肥工業大學工作,2001年3月創辦工大高科。他說,與一般畢業后留在高校或者大城市工作的同學、同事相比,自己經歷有些曲折,但完整走過了學習、實踐、再提高、再發展的成長歷程。
“創業需要一定的底氣與動力。”魏臻介紹說,“當我準備創業時,有了一定的專業素質,有了較強的經驗積累,還有了對未來發展所必備的方法論基礎,因此才有了2001年的創業底氣。”
盡管在初創期,遇到諸如產品工藝不成熟、市場品牌的缺乏、管理體系的茫然以及創始團隊的業務聚焦爭論的沖突等問題。他說:“但21年來,一直從事鐵路運輸調度領域的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工作,從未中斷或者更換賽道。”
“近10年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東風下,我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也徹底扭轉了中國語音產業由國際巨頭控制的競爭格局。”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劉慶峰介紹說,“1999年作為中國大學生創新大賽的成果,在‘挑戰杯’精神的感召下,我們6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在校大學生創辦了科大訊飛公司,立志‘中國人的語音技術要由中國人做到世界最好’。”
作為技術創新型企業,科大訊飛堅持源頭核心技術創新,多次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機器翻譯、圖文識別、圖像理解、閱讀理解、機器推理等各項國際評測中取得佳績,并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產品和行業應用落地,致力讓機器“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
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主會場設在安徽合肥。 韓蘇原 攝據悉,目前科大訊飛提供的語音識別技術已經達到全球69個語種,覆蓋的國家和地區超過200個,在自然語言理解、機器推理等認知智能領域也取得了全球領先的成果。
在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啟動儀式上,劉慶峰作為創業創新代表作匯報發言時說:“回顧過往,我們感謝創新創業的政策和機遇,科大訊飛既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面向未來,我們會堅守創業初心,堅持創新發展,與千萬開發者和生態伙伴一起,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
“這一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到,國家為中小企業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生態越來越繁榮、產業鏈供應鏈更安全穩定,這就是雙創的‘眾’帶來的生命力。”劉慶峰說。
“初創、小微企業其實十分脆弱。作為大學生創業者,發力攝影領域的11年來,我們感受到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力量,這為有后顧之憂的創業者帶來堅強的后盾。”“90后”創業者、海馬體照相館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吳雨奇介紹說,自2011年創業以來,一路克服了眾多諸如怎樣和用戶高效溝通、資金如何匹配發展規模等細碎的難點痛點。
吳雨奇說,大學生創業者要找準創業方向,在深度思考創業的核心能力和對象用戶資源后,從最適合角度切入的細分場景,這樣創業會更順利。
2016年,合肥高新區獲批全國首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8年來,該區建設七大創新服務體系,形成高能級雙創生態系統,為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增添“創新動能”。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區累計建設眾創空間33家、孵化器36家以及創新產業園、中安創谷等加速器和產業園區9個,全區各類孵化載體80余家,孵化企業4000余家,孵化總面積超550萬方。
“合肥高新區在過去三年平均每天有科技成果轉化的公司設立,每周有科技型企業創新產品發布,每月有國家重大專項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成果發布……”合肥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合肥高新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負責人宋道軍介紹說,“創新創業是國家高新區的立區之本,合肥高新區既是深度參與者,更是最大受益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