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1月8日電 (記者 張芹 武一力)素有“九省通衢”美譽的武漢,當前正著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武漢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8日召開,市長盛閱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武漢將通過實施樞紐通道提升工程,加快建設國際樞紐城市。
武漢天河機場。(資料圖,湖北機場集團供圖)武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中游,是國家立體綜合交通網六條主軸線的中心交點,也是全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重要樞紐節點。近年來,武漢主動融入“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大局,突破性打造內陸開放型綜合運輸大通道,加速邁向新時代“九州通衢”。
據政府工作報告披露,2024年武漢樞紐功能加快提升:天河機場邁進“三航站樓+三跑道”時代,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萬人次;武漢至香港始發高鐵開通;中歐班列(武漢)連續2年開行突破1000列,跨境運輸線路增至57條;武漢港集裝箱鐵水聯運量突破21萬標箱,居內河港口第一。
2024年1月25日,武漢動車段內200多組列車集結迎接春運。 (資料圖)鄭子顏 攝報告提出,2025年武漢將打造海陸空三條絲綢之路重要節點。推進江北鐵路香爐山站改擴建、陽邏港西港區多式聯運一期等項目建設,加快建設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爭創中歐班列(武漢)集結中心。同時,聯動建設花湖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打造國際航空客貨運“雙樞紐”。
武漢市人大代表王濱認為,武漢發展鐵水多式聯運具有天然優勢,但存在“東北強、西南弱”的局面。他建議,利用漢南港區擁有長江上游優質深水岸線和多個港口及一類口岸作業區優勢,加快構建該區域鐵水聯運體系,助力當地智能制造及汽車零部件企業加速“出海”。
1月3日,一船經“長江班列”從四川運抵湖北的醫藥物品,在武漢陽邏港下水,前往日本大阪。 (資料圖,湖北港口集團供圖)據悉,當前武漢正著力把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鏈接優勢,構建“樞紐+通道+網絡+平臺+產業”樞紐經濟發展新范式,打造“樞紐帶動貿易、貿易聚集產業、產業反哺樞紐”經濟循環。
對此,武漢市人大代表曹天斌建議,通過打造市級物流樞紐聯盟,把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核心物流樞紐連接起來,搭建樞紐經濟服務平臺和產業地圖,推進物流樞紐統籌發展、資源共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