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9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左雨晴) “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鄭州數據交易中心總經理潘新民近日在接受中新財經專訪時表示,傳統生產力和增長路徑已無法滿足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近年來,我國積極探索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加快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取得了積極進展。
“區域更多是數據的需求者,行業偏向數據的供給者。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過程中,如何匯聚行業數據是一大難題。”在談到培育區域數據要素市場時,潘新民表示,只有以行業數據為牽引,才能更好整合區域數據,賦能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產業的數據化。“數據交易機構要集中精力,基于龍頭企業,逐漸統一全產業鏈的行業數據空間建設,才是破局城市數據空間和行業數據空間打通的關鍵所在。”
鄭州數據交易中心總經理潘新民。 受訪者 供圖。潘新民介紹,作為河南省唯一持有權益類交易牌照的數據交易機構,鄭州數據交易中心立足于全域數據匯聚地、數據要素市場綜合服務商、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推動者、數字經濟發展的試驗田等四大功能性定位,在制度創新、生態培育、平臺建設、場景應用、新業態探索、商業模式等多個方面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并開始從1到100的快速協同和復用,著力打造“12345+N”的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模式。
日前,國家數據局聯合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務院國資委印發了《關于促進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以充分釋放企業數據資源價值,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意見》提出,完善企業數據權益形成機制。推動數據持有權、使用權、經營權等分置運行,鼓勵探索市場化、場景化的“授權使用、分享收益”新模式。
“數據交易最難的5個問題是確權難、定價難、互信難、入場難、監管難,數據交易機構的建立恰恰解決了這幾大難題。”潘新民指出,數據交易機構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數據供給、場景應用,充分釋放數據價值,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加速構建數據要素產業生態。
“無場景不交易,數據交易機構不僅要做數據交易的綜合服務商,更要做好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者和數據交易流通的綜合樞紐。”潘新民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