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果豐、動力足 “5G+工業互聯網”發展正當時
11月22日,2025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武漢開幕。作為推進中國互聯網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大會以“萬物互聯 智能領航”為主題,聚焦前沿技術融合與產業協同,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成果和特色活動。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教育與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5G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也有助于推動我國新型工業化邁出堅實步伐,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相關支持政策持續落地
“5G+工業互聯網”是指利用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構建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通過5G技術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新的實現途徑,助力企業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綠色、安全發展。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5G+工業互聯網”發展議題,相關推動政策持續落地。
在國家層面,2019年11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了《“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2024年12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了《打造“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升級版實施方案》;2025年10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的《深入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8年)》強調,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和規模化應用。
在地方層面,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等多地亦出臺了相關政策。例如,2025年1月份對外發布的《江蘇省深化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支持建設“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
受政策驅動,“5G+工業互聯網”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披露,“十四五”期間,全國“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過2萬個;培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340家,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過1億臺(套),服務企業近400萬家次;工業互聯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截至9月末,5G基站總數達470.5萬個,比上年末凈增45.5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36.6%。
多點發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5G+工業互聯網”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特約研究員田惠敏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5G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使能技術,其低延時、高可靠、廣覆蓋的特性,為工業互聯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網絡連接能力;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它為5G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應用場景,讓5G的真正價值得以在實體經濟中充分釋放。
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的本質是以數據驅動生產要素、產業鏈、價值鏈深度協同,為產業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提供充足動力。受訪專家普遍認為,“5G+工業互聯網”正不斷催生全新的生產模式、服務業態,與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要求相符,發展正當時。
談及推進“5G+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方向,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5G+工業互聯網”應在以下三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升級基礎設施,開展工業5G獨立專網試點;二是擁抱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并優化行業大模型;三是繼續深化工業互聯網和重點產業鏈的融合,分行業制定融合應用指南,加快5G工廠建設,并加強6G與工業融合的前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