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圖①:阿斯哈爾·努爾太在活動現場宣講。人民網供圖圖②:潘展樂在巴黎奧運會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雒圓攝圖③:成衛東在碼頭一線指揮調度。夏德崧攝圖④:活動現場,學生們熱情歡呼。人民網供圖圖⑤:南開大學校…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10-24 -
《軍休英雄故事會》:“小心!純金的,別刮花了!”
“廣大軍隊離退休干部為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是黨、國家、軍隊的寶貴財富。”為引導廣大軍隊離退休干部講好英雄故事、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退役軍人事務部精心組織創作了10集《軍休…
來源:中國退役軍人 時間:10-24 -
兩岸“林博會”將在福建三明舉辦 突出對臺元素
中新網福州10月24日電(鄭江洛)記者24日從福州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暨第三屆海峽兩岸(三明)鄉村融合發展論壇將于11月6日至9日在三明舉辦。兩岸林業博覽會暨投資貿易洽談…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10-24 -
東西問丨張志剛:為何說中國佛教藝術深得互鑒兼容融合“三昧”?
作者裴心語崔白露在世界宗教史上,中國佛教被譽為“本土化暨中國化”典范。因而,若要真正認識中國佛教文化藝術,便要將其納入我國宗教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加以深入研究。中國佛教文化藝術有何表現?經歷…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10-24 -
《國土空間規劃標準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印發
中新網10月24日電據自然資源部網站消息,自然資源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國土空間規劃標準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為《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到,進一步完善國土空…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10-24 -
從廣交會看中國外貿向“新”而行
光明日報記者張翼走過68年歷史的廣交會,被喻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10月19日,以“先進制造”為主題的第136屆廣交會一期落下帷幕,并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10月23日-27日,以“品質家居”為主題的第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時間:10-24 -
“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草原“好曼巴”走了……
“只身打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萬里不再回頭風雪行醫路情系漢藏緣四十載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對理想的忠誠……”這曾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甘肅省瑪曲縣人民醫院原外科主任王萬青頒獎詞中的一段話2012年10月30日,王萬…
來源:新華社 時間:10-24 -
“童話雪村”合孜勒哈英村:白雪變白銀,不是童話
“喀納斯的秋色濃得化不開,仿佛每一棵樹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在這片土地上,人們與自然的關系是如此緊密,以至于每一次風起云涌都能觸動心靈深處的柔軟”。這是作家李娟對新疆阿勒泰這片土地及其人民的深情描…
來源:國家民委 時間:10-24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何文忠被逮捕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張素)中國官方24日通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何文忠涉嫌受賄一案進展。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河北省人民檢察院日前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何文忠作出逮捕決…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10-24 -
第十一屆中國-中亞合作論壇10月25日在寧夏銀川舉辦
中新網銀川10月24日電(記者李佩珊)記者24日從寧夏官方獲悉,由上海合作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中亞合作論壇將于10月25日至28日在銀川市舉辦。此次論壇主…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10-24 -
贛江觀瀾:一片瓷如何牽動兩岸情緣?
中新網景德鎮10月24日電題:贛江觀瀾:一片瓷如何牽動兩岸情緣?作者朱瑩從事了大半輩子陶瓷業,兩鬢霜白的“老瓷人”卓柏成在景德鎮參訪數日后說,“這里對鶯歌很有借鑒意義”。位于臺灣西部縱貫…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10-24 -
島內雞蛋過剩 臺養雞協會提“班班吃雞蛋”被諷“班班割韭菜”
中新網10月24日電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道,島內雞蛋每日過剩約100萬顆,蛋價維持在產地價每斤21.5元(新臺幣,下同)、批發價31元的低價,臺養雞協會希望比照石斑魚、鮮乳,在校園推動“班班每日吃雞蛋”,以促…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10-24 -
廣東省江門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李漢東被查
中新網廣州10月24日電(記者程景偉)廣東省紀委監委“南粵清風網”24日通報稱,廣東省江門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李漢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廣東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10-24 -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就《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與管控技術標準體系框架(2024年版)》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與管控技術標準體系框架(2024年版)》(以下簡稱《體系框架》)。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同志就《體系框架》相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問:《體系框架…
來源: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 時間:10-24 -
江門中微子實驗:地下700米的神秘粒子“捕手”
中微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也是宇宙中最常見的粒子。其最大的特點是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極為微弱,因此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可以輕松穿過人體、地面、地球甚至是太陽。同時它的質量非常輕,以接近光速運…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10-24 -
何以中國|徐東良:“蓋章集戳”可追溯到唐朝
徐東良在“何以中國·五星出東方”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現場演講。人民視頻供圖人民網吐魯番10月24日電(記者郝萍、楊睿)“現在大家旅行都愛‘蓋章集戳’留念,其實早在唐朝就出現了。”近日,…
來源:人民網 時間:10-24 -
何以中國|陳凌:絲路通萬里
陳凌在“何以中國·五星出東方”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現場演講。人民視頻供圖人民網吐魯番10月24日電(記者郝萍、楊睿)“我曾經提出一個詞叫‘萬里同文’,來勾勒概括二千多年來那段壯闊的歷史…
來源:人民網 時間:10-24 -
何以中國|從“騎毛驢上北京”到“乘著航母守海防”
如克亞木·麥提賽地在“何以中國·五星出東方”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現場演講。人民視頻供圖人民網吐魯番10月24日電(記者郝萍、楊睿)“動畫里騎著毛驢上北京的庫爾班大叔,是我的曾外祖父。”…
來源:人民網 時間:10-24 -
何以中國|于志勇:中國人一生都有一個回家的執念
于志勇在“何以中國·五星出東方”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現場演講。人民視頻供圖人民網吐魯番10月24日電(記者郝萍、楊睿)“這枚印章看起來很萌,背后是一個民族歷經千險,萬里歸途的暖心故事。…
來源:人民網 時間:10-24 -
新圖景里的數智脈動|芝麻開花節節高
編者按:從農田的耕耘到工廠的忙碌,從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休閑娛樂的消費選擇,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數字”元素正逐漸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每一處細節,勾勒出一幅智慧生活新圖景。當今世界,信息…
來源:央視網 時間:10-24 -
河北省人民檢察院依法對何文忠決定逮捕
中新網10月24日電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官方微信消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何文忠涉嫌受賄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河北省…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10-24 -
聚焦三季度經濟形勢丨前三季度: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題:前三季度: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新華社記者張曉潔、張辛欣前三季度工業經濟走勢如何?穩工業政策如何發力?新質生產力怎樣培育?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在23日國新辦舉行…
來源:新華網 時間:10-24 -
“小農戶”對接“大服務” 創新機制助農增收 蹚出糧食豐產新路徑
湖北黃石大冶市是鄂東的糧食主產區,常年水稻種植面積在40萬畝以上。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當地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糧食豐產打下基礎。眼下,正是當地糧食收獲的時節。水稻迎豐收機械收割效率高湖北黃石大冶…
來源:央視網 時間:10-24 -
我國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快落地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截至目前,一攬子增量政策措施有將近一半已經出臺實施。下一步,還將有一批增量政策措施繼續出臺實施,包括最大限度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適當擴大用…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10-24 -
文化中國行丨六尺巷:“禮讓密鑰”背后的秘密
清康熙年間的文華殿大學士張英,在家宅糾紛時,決定先退讓三尺,深受感動的鄰居,也退讓了三尺,兩家讓出一條六尺巷。300多年過去了,“六尺巷”居然寫進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這柄“禮讓密鑰”為何如此神奇?安徽…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10-24 -
“新朋”“舊友”拖家帶口齊聚 美麗中國引“客”來
央視網消息:眼下,正值越冬候鳥大規模遷徙季。我國地域遼闊、為鳥類生產繁衍和自然進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球9條主要候鳥遷飛通道,其中,4條經過中國,分別為西太平洋遷飛通道、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中…
來源:央視網 時間:10-24 -
新華時評|及早動手確保老百姓溫暖過冬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題:及早動手確保老百姓溫暖過冬新華社記者劉懷丕、牛少杰寒露霜降節,緊風就是雪。據中央氣象臺消息,10月25日起將有弱冷空氣來臨,我國大部地區將有3℃至6℃,局地可達8℃的降溫,乃至出現雨…
來源:新華網 時間:10-24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西部篇丨青海的,魚!
新華社西寧10月23日電(記者令偉家、劉雅萱、周盛盛)占國產市場一半以上、占全國出口總額97%!青海省的虹鱒魚,不止占了國產市場的半壁江山,還“游”出國門,“游”上了海外餐桌。深秋時節,太陽剛剛升起。黃河上游…
來源:新華網 時間:10-24 -
新圖景里的數智脈動|芝麻開花節節高
編者按:從農田的耕耘到工廠的忙碌,從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休閑娛樂的消費選擇,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數字”元素正逐漸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每一處細節,勾勒出一幅智慧生活新圖景。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
來源:央視新聞 時間: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