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貨怎么買?除了常規地在集市、商場中購買,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網上淘年貨。目前各大網絡商城每天瀏覽量爆棚,下單量驚人,預計又是一波忙壞快遞員的節奏。在這場互聯網大放異彩的盛宴中,浙江農產品爭先恐后“觸網”,2013年全省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近100億元,約占全國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的25%,位居全國第一。這其中,蕭字號農產品也分得了一杯羹。
馬大嫂們成了“網購一族”
上網囤蕭字號年貨
昨天,新塘街道的村民何大媽在女兒的幫助下,一口氣在某食品品牌的淘寶旗艦店下單了10個年貨大禮包,其中有碧根果這樣的堅果炒貨,也有葡萄干、蜜餞類的小零食。
“早聽說網上的東西便宜實惠,我還以為只有小年輕在網上買買衣服的,原來還可以買年貨。”據何大媽介紹,她之所以放心在網上購買年貨,是因為現在淘寶天貓在賣的很多農產品都來自蕭山,是原汁原味的蕭山土貨。
“在外工作兩年了,平時也不怎么經常回家,春節回家,怎么也得給家人買點禮物。”在蕭山打工的陳女士說,她大學畢業后就和男朋友來到開發區工作,每年只在長假的時候才能回通遼老家。春節回家她和男朋友回去需要帶禮物,數一數兩方的家人有七八個人,加起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想給北方家人帶點有蕭山特色的伴手禮回去,平時工作沒有充裕的時間去逛街買禮物,干脆就在網上買了,省去了很多麻煩。”陳女士說。
隨著傳統產業競相“互聯網化”,蕭山農產品爭先恐后“觸網”。蕭山區農業局全區農產品電子商務普查工作結果顯示,2014年我區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各類經營主體已達到70多家,產品結構以茶葉、蘿卜干、霉干菜、水產、干貨、休閑食品等耐儲運的農產品為主,其他如炒貨、豆制品等農產品加工企業近年來也逐漸將重心轉向電商領域。位于蕭山區新街街道的杭州郝姆斯食品有限公司僅“雙11”一天,銷售農產品就突破6000萬元,遠超去年同期水平,成為2014年整個杭州農產品銷量最高的電子商務企業。從銷售模式看,傳統農產品經營主體通過淘寶、天貓、阿里巴巴、一號店等知名電商平臺開設網店、自主經營。背靠生產基地和自有品牌這兩大優勢使得蕭字號農產品比較容易獲得網上消費者的認可。
為了有針對性地、因地制宜結合蕭山農產品的實際開展電子商務工作,今年,區農業局邀請電子商務運營公司的專業人員對該區農業經營主體的電子商務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具體包括阿里巴巴營銷策略、接單技巧、支付寶使用、微信營銷等實戰技術;同時,對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有意愿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農村優秀青年以及各鎮(街)農業信息員講授最前沿的電商咨詢,內容新穎、互動率高、實操性強,讓他們學習電商平臺的操作技巧,并初步掌握利用電商平臺進行產品銷售的運營技能。
一年下來,區農業局已經對數900多名農產品企業的工作人員進行了電商專業培訓。截至目前,所前鎮越王村的茶葉產業集群、靖江街道雷東村的休閑食品產業集群、益農鎮趙家灣村的霉干菜、蘿卜干產業集群……蕭山各大農業龍頭企業都已紛紛涉足電子商務,農產品電子商務線上線下結合的趨勢日益明顯,“線下零售實體店+線上運營”的營銷模式在鞏固實體店銷售業績的同時、拓展了網絡銷售半徑,這種O2O營銷模式與本地農業經營主體實現“最后一公里”合作,一些定位高端市場的綠色生態農產品先行試水,例如蕭山幾家種植鐵皮石斛、龍井茶葉、霧培蔬菜的農業企業通過“開設優質生活體驗館+網店銷售”或“開設優質生活體驗館+微信營銷”的方式,市民只需用手機輕輕掃一掃農產品的二維碼,就完成訂購和配送服務。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一位姓的高女士就現場網購了鐵皮石斛,她高興地告訴記者說:“很方便,掃一下就可以了,而且現場看到了實物,比較放心,還不用自己拿回家。”
蕭山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
讓農產品銷售“利潤飛奔”
“現在過年,許多臨安的朋友在朋友圈、微博出售自家產的山核桃,還有冬筍、鴨舌、蟹糊等,但是蕭山的農產品生產銷售情況又有所不同,蕭山的許多農企由于起步早,發展快,大多都已經初具規模,多以批發的形式進行銷售,而非零售。”區農業局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很多人不知道,蕭山除了有蕭山蘿卜干、湘湖龍井、南美白對蝦這樣的土特產,還是松子、山核桃這些堅果、炒貨的集散中心,全國最大的開口松子集散中心就在蕭山。這兩年,隨著農企電商培訓的深入,不少批發戶也慢慢打開了電商思維。”
2014年8月6日,由蕭山區農業局信息中心牽頭成立的蕭山農產品阿里巴巴(聚合頁)電子商務平臺盛大上線,來自該區首批近20家企業網店正式入駐該平臺。在蕭山農產品阿里巴巴(聚合頁)電子商務平臺(以下簡稱該平臺),大企業、小企業同一個平臺賣貨,蕭山農副產品銷售又增加了一條新的渠道。
“蕭山進行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有先天優勢,首先五大特色產業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產業化水平比較高;其次,蕭山在長三角地區的區位優勢明顯,能降低物流運輸成本。而阿里巴巴電商平臺是全國最大的產品批發交易平臺,也是集全國各地特色農副產品的網上農產品交易平臺。借助這個平臺,能夠把蕭山特色農產品推廣出去,提高蕭山農產品的知名度、擴大其銷售半徑。”區農業局信息中心主任分析道。
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與傳統的銷售平臺大不一樣,是用最小最少的投入到無限大的市場之中。在這個大市場中,大家利用同一個平臺銷售產品,小企業也能與大企業平起平坐,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電子商務就像是滿含寶藏的大海,蕭山區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就是區政府打造的一艘大船,如今船上的技術人員配好了,糧食彈藥也準備足了,就等著大家出海打魚了。
“原來做的銷售就像是音速傳播,就是你喊一嗓子,傳播的范圍是有限的。電商就像是光速似的,你一按開關,全國甚至以后全世界都可以在一瞬間看到你的東西。我們公司在前段時間農業局牽頭組織舉辦的‘3·21訂貨會’上創造了一天50萬元的銷售額,遠在成都的茶商都前來詢價、訂貨,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是一個必然趨勢,相信這個聚合頁平臺的上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商機。”杭州巨佳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夏亞敏信心滿滿地表示。
杭州傳農霉干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金宇澄在聚合頁上開設了“浙之味”店鋪,他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登陸店鋪,看看又有哪些客戶留言和下單,然后及時回復,第一時間發貨。他充分利用益農鎮周邊農產品公司多、制作霉干菜農戶眾多的優勢,將生意越做越大。去年一年,合作社線上銷售額沖破100萬元。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現在的倉庫已經不夠用了,接下來,金宇澄準備再去租一間廠房,同時還準備著手注冊自己的品牌。
蕭山農產品阿里巴巴(聚合頁)電子商務平臺主打原汁、原味、原產地,拓寬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改變傳統單一的農產品銷售方式,解決農產品結構性賣難問題,為蕭山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和舞臺。該平臺通過整合全區優質農產品資源,吸引名特優農產品以及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電子商務企業入駐,提供網上營銷服務、電子商務技術及人才支撐,著力降低營銷交易成本,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培育發展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積極拓展全區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
經過五個多月的建設及試運行,截至到目前,在蕭山農產品阿里巴巴(聚合頁)電子商務平臺入駐上線的企業已達30家,上線商品達到了1000多款,各企業總計銷售農產品15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