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統一登記,在于建立全國統一的信息管理基礎平臺,業內認為,隨著不動產基礎數據的逐步完善,將有助于政府全面掌握不動產“家底”,從而大幅提高房地產及其他宏觀政策的精準性。
這一房地產市場預期中的重磅政策正式施行后,給樓市投射出的影響幾何?
“已讓個別買賣客戶心態產生變化。”鏈家地產高級分析師尹筱沁說,有的購房者覺得這個政策會刺激一些多套房擁有者出售部分房產,促使后期市場房源量增加,房價到時肯定也會出現調整,所以不著急買了,想等供應量增加時議價;也有業主打電話來門店咨詢政策情況,想從專業的角度了解政策影響。她稱,買賣雙方對這個政策“還是很關注的” 。
據南京鏈家統計,1月1日-2月26日新增掛牌房源量環比去年同期有三四成的上漲,但尹筱沁分析說,這主要是因為去年數據基數較低導致,僅從這個數據還很難考察市場上房源拋售的情況。“條例施行為執行房地產稅提供了前提,有多套房子的業主為避免房產稅,可能會有拋售行為,但這中間需要時間,很難出現集中拋售。而且這部分可能被拋售的投資型空置房,總量在二手房市場中占比會較小,也很難帶動整體價格波動。”
“不動產登記的消息2013年就傳出,那時就出現過二手房掛牌量攀高的情況。目前來看,市場反應已經比較平淡。從我們公司監控數據看,現在的掛牌量比節前還要低。”南京我愛我家市場部總監胡涓娟說。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將施行的消息在去年8月左右被證實,也就是說,要考察市場反應,從當時的一些數據中也已可窺出端倪。記者從南京鏈家統計的2014年“掛牌房源調價中降價占比”走勢圖上看到,在調價案例中,下調掛牌價的占比在去年6-8月一直維持高位,8月達到峰值,但至10月降價案例陡減。事實上,10月在限購、限貸全部松綁的背景下,市場較為樂觀的情緒也對沖了不動產登記的影響。
還有統計顯示,去年11月至今年2月這4個月,南京市二手房住宅成交均價分別為17258元/平方米、17143元/平方米、17224元/平方米和17200/平方米,成交均價較為穩定。
南京林業大學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孟祥遠認為,房價漲跌受供求變量、庫存去化周期、貨幣變量、市場預期、區域結構等共同影響,因此,《不動產登記條例》本身不會直接影響房地產的供求關系,也很難令房價應聲而落。但長遠來看,有利于市場規范、透明與健康,有利于“以房反腐”,對于房產投機行為,會有一定的心理警示作用。
我省將加快市、縣兩級登記職責和機構整合工作,爭取年底前完成整合任務,南京預計要到年底才能實現不動產登記。此外,當前國家和省里的條例細則均未出臺,據此,市場人士表示,預計在細則出臺后,多套房擁有者可能會有更大壓力。“如果未來不動產相關查詢制度完善,賣房者信息聯網可查,這可能才會促使更多‘房叔房嬸’拋房。”
中國指數研究院南京分院總經理曹旭東也認為,不動產統一登記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更多地體現在對未來市場的規范運行方面。由于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并非指向房地產調控,且條例執行對象為發生交易、轉讓或抵押行為的不動產,并未涉及存量房地產,短期對市場影響有限。在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全面運行、房地產稅體系建立完善前,或對購房者預期有一定影響,可能會使樓市投機者數量減少,或部分多套房擁有者拋售現象。
“但無論如何,不動產登記是征收房產稅的鋪路之舉,對于持有多套物業的投資者,也該考慮資產優化配置了。應該盡量持有那些保值增值的房產,比如市區公寓、城中豪宅、市區學區房等稀缺產品,而拋售掉那些不具備價值空間的產品,如郊區、新區品質一般的房產,地段與好的配套,永遠是房產升值的助推器。”孟祥遠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