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24日公布,去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42940.30億元,同比增長3.1%;全國土地出讓支出41210.98億元,同比增長0.8%。
去年土地出讓收入增速放緩主要受投資增速放緩導致用地需求不足、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土地出讓面積萎縮、土地資源稀缺導致地價上漲但漲幅回落三方面因素影響。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增長40%,二季度增長14.2%,三季度增長0.5%,四季度下降21.6%,呈現逐季回落態勢。一季度增幅較高,主要是2013年下半年簽訂的土地出讓合同價款延續分期繳庫所至。從二季度開始,隨著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商品房交易量下降,各地呈現購地意愿不足傾向,并逐漸在土地市場傳導和蔓延。
受地方經濟發展差異和房地產市場分化的影響,土地市場需求也出現分化局面,去年地區間土地出讓收入增速差異明顯。其中,東部地區24605.86億元,增長7.0%,占57.3%;中部地區10483.35億元,下降0.8%,占24.4%;西部地區7851.09億元,下降2.6%,占18.3%。分省份看,北京、天津、湖南、陜西、青海、西藏等16個省份正增長,遼寧、黑龍江、海南、云南等15個省份負增長。
財政部表示,當前土地出讓收支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違法違規用地現象依然嚴重、土地出讓收入征收管理不到位、土地出讓支出管理不盡規范。建議全面清理土地優惠政策,廢除各地自行出臺涉及土地出讓收入減免緩政策。對于各地區、各部門已制定涉及企業土地出讓收入的優惠政策,包括先征后返、列收列支、財政獎勵或補貼等變相減免政策,應當一律全部予以取消。此外,應健全土地督察審計制度,加強土地出讓收入征管,規范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管理,強化土地出讓收支預決算管理。
去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中,大頭來自土地招拍掛和協議出讓收入,總計37956.43億元,增長1.7%。此外,收入還來自補繳的土地價款1886.89億元,下降1.1%;劃撥土地收入935.94億元,增長5%;出租土地等其他收入2161.04億元,增長43.1%。當年,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的教育資金、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分別為631.97億元和643.84億元,增長22.4%和25.4%。
2014年,全國土地出讓支出41210.98億元,同比增長0.8%。其中,用于征地拆遷補償、土地出讓前期開發、補助被征地農民等成本性支出33952.37億元,同比增長0.7%,占總支出82.4%,占比與上年持平。扣除成本性支出后,當年形成的土地出讓收益為8987.93億元,同比增長13.3%,占全國土地出讓收入20.9%。當年,土地出讓收益實際用于城市建設、農業農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非成本性支出7258.61億元,同比增長1.1%,占17.6%,占比與上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