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備受關注的西三環頂豪龍湖西宸原著,開盤首推30套房,當天全部銷售完成,認購額達10億。據了解,該項目首期推售的雙拼別墅產品僅有5套,地上單價超過20萬元,疊拼產品為25套,銷售均價約為16萬元。即便如此,依舊開盤售罄,將成為北京地產市場的一大看點。
這還僅僅是開始,據了解,近幾年出讓的高地價項目,多數都將以售價十萬加的姿態入市,并且很多項目集中在今年下半年入市。曾經能賣上十萬元的樓盤,鳳毛麟角,但今年開始,天花板價早已被打破,十萬加的售價變得越來越普遍,甚至成為了當前樓市的新常態。
單價“十萬元”門檻被紛紛踏破
總價過億項目層出不窮
“十萬元”曾經是北京頂級豪宅的天花板價格,鮮有人突破。但隨著近兩年出讓的高價地紛紛入市,高不可攀的“十萬元”已經成了頂級豪宅的入會門檻。售價超16萬元/平方米的龍湖·西宸原著;取證價格達22萬元的中糧孫河項目;放言要賣到40萬元/平方米的融創·使館壹號;以及銷售多年,自稱50萬元/平方米的合生·霄云路8號的空中四合院。
豪宅市場不斷拔高的天花板價格,也讓業內將2015戲稱為豪宅元年,十萬元以上的項目,也不再是奇景異象,而將成為未來樓市供應的新常態。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住建委了解到,6月以來已取得預售證的21個項目中,住宅擬售價格在10萬元/平方米以上的有4個,其中,最高價格達17.5萬元/平方米。至此,北京市場上單價超過10萬元/平方米的項目已達20余個。
CRIC監測數據顯示,4、5月份,北京千萬元級豪宅成交套數同比翻番有余,尤其是2000萬至3000萬元以上的產品成交增幅最大,前5月累計成交88套,創下2010年樓市調控之后,同期成交量的新高。3000萬以上產品5月也表現不俗,14套的成交量相比往年月均3至6套也算是一次爆發。截至5月底,北京在售單價10萬/平方米以上的超級豪宅項目有10多個之多,6萬元/平方米的豪宅更是遍布京城。
數據還顯示,6月單月前17天簽約單價6萬元以上的高端住宅已經達到了132套,其中單價10萬元的豪宅有5套。6月1日至16日,北京2000萬總價以上的豪宅成交已經超過60套,預計全月成交將在90套以上,創造月度紀錄。今年以來,2000萬總價以上的豪宅簽約已經超過346套,單套總價億元豪宅已經簽約4套。而在2014年前6月,2000萬總價以上豪宅合計簽約只有201套。
據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統計,除了剛剛亮相的融創北京壹號院未來單套總售價將達1億至2億元,今年預售價格單套過億的還有3個項目,分別是龍湖西宸原著、中糧瑞府和東山墅,1至6月取得預售許可的億級豪宅有11套。此外,由華潤地產開發的華潤北平府單套價格也將億元起步,計劃在明年推出。
新晉富豪成豪宅買家
雖然豪宅的銷售節奏一向以慢為主,為追求高利潤的訴求也大于高周轉的訴求。但即便如此,也有業內人士擔心,大量集中入市的單價十萬加的豪宅,仍然會瞬間擠爆北京的頂豪市場,面對著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豪宅,市場的買家究竟在哪里,曾幾何時,山西煤老板、河北鋼鐵大亨、溫州炒房團等全是北京樓市的主角,現如今新的“錢主兒”到底來自哪里?
海淀區某豪宅項目的營銷總監表示,自己的項目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公司高管、富裕階層外,還有不少來自互聯網浪潮中的成功創業者,這些人也許不久前還處于創業初期,但也許一個軟件程序被風投看上,就會改變其命運,成為新晉豪宅業主。
在最近東三環豪宅融創·使館壹號的推出儀式上,融創董事長孫宏斌就表示,項目最好位置的臨湖的部分,售價將高達每平方米40萬元。“我們想了解富人真正想要什么。”孫宏斌說,以往的潛在客戶是煤老板,但現在還包括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老板。
根據機構的研究報告發現,豪宅市場的新買家,大多數來自互聯網科技行業和金融行業,而且更加年輕。因此,與前幾代富人相比,他們的品位可能截然不同。
報道稱,根據房地產中介中原集團的數據,2015年以前,北京累計成交的每平方米10萬元以上的豪宅只有113套。而截至目前,今年的豪宅成交量已超過了以往一年的成交量。
光鮮的豪宅背后是去庫存的隱憂
盡管一些人樂見豪宅市場供應增加且罕見的股市繁榮推動豪宅銷售,但另一些人則越來越擔心土地價格上漲。土地價格上漲正在迫使開發商瞄準高端項目,而由于經濟增長放緩導致需求極其有限,豪宅市場最終可能供過于求。
數據顯示, 截至目前,在2013年以高價購得的土地僅有10%入市。業內人士認為,“另外一些開發商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他們瞄準高端市場,就會出現供過于求。但如果不這樣做,他們就會因為高價購地而蒙受損失。”
亞豪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至5月北京豪宅市場(成交價6萬元/平方米以上)共實現成交613套,成交面積17.6萬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分別大漲77%、108%。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到,10萬元/平方米以上的物業成交了121套,其中96套來自盤古大觀,而這96套的密集成交又有著項目主動甩貨的意思。如果剔除這個不正常因素,一共只成交了35套,每個月平均7套,按年計算84套。如果按照今年2000套的總量來計算的話,需要消化24年。
當然這是一個推理數據,可能實際情況變化很大。而且正如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所言,豪宅不應以成交量論成敗,豪宅生存的方法很多。例如一個北京東部的頂豪物業,部分樓座抵押可以獲得基準利率下浮10%的信貸資金。而這部分資金做一些信托理財的收益可以超過20%。這種情況下,也就是這種房產一年不賣就可以穩穩的收獲15%左右的收益,因此不著急賣。
不過,這對于靠周轉率存活的大房企而言情況就完全相反了,這就是為什么萬科靠賣剛需盤做成行業老大,而星河灣只能緩慢發展的關鍵所在。
下半年超十萬元的豪宅將更密集入市
隨著高價地項目的不斷入市,下半年,北京豪宅市場的競爭將在頂豪間激烈展開。
亞豪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的前5個月當中,已經取得預售資格的單價10萬元以上豪宅產品已達482套。2015年北京預計還將有15個單價10萬元以上的頂級豪宅項目入市,總供應量將在2000套左右。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分析認為,頂豪的集中入市必然會嚴重超出市場承載力,造成各項目間的成交量出現分化。地段、產品、價格、服務是購房者評價豪宅的四個要素,四項均能達到購房者滿意,銷量就能得到保障,缺項越多,未來的市場接受度面臨的挑戰越大。
如何在白熱化的競爭中勝出,房企只能在確保產品不存在瑕疵的同時,充分調動資源,不斷地為項目做加法,比如引入優質教育、高端醫療或健康養生等,為項目增加附加值,從細節入手才能觸發購房者的置業熱情。文/本報記者 李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