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中國人海外置業推高當地房價”又一次成為多家西方媒體的熱炒話題。報道提及英國倫敦、澳大利亞悉尼、新西蘭奧克蘭、加拿大溫哥華等多個國家的多座城市,都把這些城市房價高漲歸因于外來投資,甚至拋出“中國人炒房導致當地人買不起房”的聳人論點。
不少居民被迫搬離溫哥華
中國人海外投資房產其實已經是“舊聞”,但中國投資者真的“任性”到成為當地住房難的“罪魁禍首”嗎?記者調查發現,溫哥華住房難問題的確存在,當地不少居民因此離開這座“全球最宜居城市”。按照紐約大學斯坦恩商學院發布的《2015年國際房屋可負擔性調查報告》,溫哥華的住房可負擔性在全球80多個大城市中排倒數第二。
當地一項民意調查顯示,64%的溫哥華居民認為,海外投資者炒房造成了當地房價飛漲,不少人把矛頭指向中國買家。路透社報道,溫哥華人因此產生排外情緒,去年以來多次出現針對華人業主和房產中介的不友好舉動。
或是種族主義思想作祟
不過,記者分析溫哥華市房屋可負擔性調查委員會發布的一份報告后發現,溫哥華住房難問題與海外投資者炒房似乎沒有直接聯系,當地民眾對海外投資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
房屋可負擔能力指人們對中等價位新房的購買能力,而被海外投資者炒熱的高端豪宅價格并不會對普通居民帶來太大影響。
這份報告指出,出租屋和保障性住房的供應是解決城市房屋可負擔性的關鍵。而近50年來,溫哥華出租屋數量急劇下降,當地政府對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投資也逐年減少,這種變化給城市中低收入者帶來了極大壓力。報告并未提及海外投資者,尤其是中國投資者對溫哥華房屋可負擔性的影響。
就溫哥華住房難問題,溫哥華市長羅品信表示,解決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是政府的當務之急。當地房地產界知名人士鮑勃·瑞尼也認為,把溫哥華房價高企一味歸咎于中國買家有欠公允,是種族主義思想在作祟。
政府對海外投資缺乏管制
盡管中國買家不是溫哥華住房難的直接原因,但海外投資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推高了當地房價。對此,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劉菲在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地政府對海外投資缺乏管制是溫哥華市房價一路飆升的根源。
劉菲說,當地居民應當問責政府,而不應將矛頭指向中國移民或海外投資者。中國政府在面臨同樣問題時,會不斷加強對市場的干預力度,并制定相關政策,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根據溫哥華所在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財產法,在該省購置地產不僅不需要擁有加拿大公民身份,購買者也不會被問及屬于哪國公民。這使當地政府無法將本國居民和海外投資者區別對待。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住房部長發言人說,若要改變現狀,省政府需要對立法進行修改,但到目前為止,省政府并沒有改變立法的計劃。
除了政府監管不力,利率降低、房源供不應求等也是溫哥華房價升高的推動因素。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