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閉幕。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了新的闡述和部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已成為中國改革發展進程中的新航標。我們有理由預期,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利,也即將隨之進入全新的法治時代。期待圓夢健康的人們,熱望法治成為健康中國的根本保障。
在法治理念的引導下實現百姓的健康中國夢,首先需要各級政府推進依法行政,規范約束權力運行,保障實現憲法賦予公民的包括健康權益在內的基本人權。要用法治的理念防止政府的“缺位”和“越位”,要完善法律法規體系,開出政府的“責任清單”,保證其對公共領域的衛生服務、食品安全、環境治理切實負起責任,使百姓享受到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同時,要明確政府的權力清單,真正做到“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約束好“有形之手”,依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并為發揮好“無形之手”創造公平有序的環境。如此,我們能夠期望健康服務資源得到有序的發展,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如此,我們能夠期望長期關注的食品藥品質量得到更多的保證,百姓能吃上放心食品,服上放心藥;如此,我們才能期待長期困擾許多人的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治理和改善,百姓呼吸清新空氣、看到清澈江河的愿望不成為奢望。
在法治理念的引導下實現百姓的健康中國夢,還需要每一位行政人員和執法人員的不懈努力。法治的理念應體現在每一位行政和執法人員的實際工作之中。公正嚴明地保障公民的健康權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次行政和執法行為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那么,每一次行政和執法行為都將彰顯法治的力量,就會成為一次法治理念的普及,就會成為一塊奠定公眾法治信念的新基石。
在法治理念的引導下實現百姓的健康中國夢,還需要每一位公民法治精神的樹立。法治精神,既體現在依法對政府行為的監督之上,也體現在依法履行權利,體現在尊重法律、捍衛法律,共同努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性氛圍和法治環境之上。健康中國關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每一位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和維護。法治精神并非看不見摸不著,而是實實在在地存在于醫療衛生從業者依法執業的自覺行動中,存在于每一次依法依規的醫保報銷當中,存在于每一次理性選擇法律程序解決醫患糾紛的過程中……公民的法治精神最后將會成為保障依法治國的最廣泛、最堅實的社會基礎。
建設健康中國,讓公民的健康權益得到充分的保障,是時代賦予衛生計生行業的光榮而艱巨的使命。要完成這一使命,需要全行業乃至全社會的法治精神,需要加強治理能力,加快推進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進程,我們有理由期待,在黨的第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強力推動下,全社會法治理念的普及會引領我們更好更快地邁進健康新時代。